凝渡三岔河有寄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辽东苦寒地,十月河已冰。
我从辽西来,驱马冰上行。
回望巫闾山,千里阴气凝。
明月出黑澥,苍茫照孤征。
疑兵四面来,但闻觱篥声。
行行迷失道,误入骨都营。
饥渴向妖姬,乞得驼馀羹。
马乳饮苦酸,鱼皮衣苦腥。
神龙困蝼蚁,勺水不能兴。
凤鸟失其群,见辱海东青。
因怜雪窖中,持节有子卿。
题书托飞雁,双泪如雨倾。
安得同携手,以解流离情。
我从辽西来,驱马冰上行。
回望巫闾山,千里阴气凝。
明月出黑澥,苍茫照孤征。
疑兵四面来,但闻觱篥声。
行行迷失道,误入骨都营。
饥渴向妖姬,乞得驼馀羹。
马乳饮苦酸,鱼皮衣苦腥。
神龙困蝼蚁,勺水不能兴。
凤鸟失其群,见辱海东青。
因怜雪窖中,持节有子卿。
题书托飞雁,双泪如雨倾。
安得同携手,以解流离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辽东地区冬季的严寒景象,诗人通过个人的行旅经历,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孤独。首句“辽东苦寒地,十月河已冰”直接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特征,寒冷的环境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接着,“我从辽西来,驱马冰上行”,诗人自述行程,将读者带入到他的旅程之中。随后的“回望巫闾山,千里阴气凝”则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阴冷与压抑。
“明月出黑澥,苍茫照孤征”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明月与黑夜的对比,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接下来的“疑兵四面来,但闻觱篥声”,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加了紧张感,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体现了边疆的不安全与危险。
“行行迷失道,误入骨都营”描述了诗人行进中的困难与意外,而“饥渴向妖姬,乞得驼馀羹”则通过与女性的互动,展现了边塞生活中的无奈与求生的渴望。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遭遇,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
“马乳饮苦酸,鱼皮衣苦腥”两句,通过食物和衣物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边疆生活的艰苦。最后,“神龙困蝼蚁,勺水不能兴。凤鸟失其群,见辱海东青”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比作蝼蚁和凤鸟,形象地表达了个体在大环境下的渺小与无助。
“因怜雪窖中,持节有子卿”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身处困境中的人的同情,提到了汉朝的苏武,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最后,“题书托飞雁,双泪如雨倾。安得同携手,以解流离情”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理解并共度难关的愿望,充满了对友情和温暖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边疆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