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致政王侍郎挽歌二首(其一)赏析

致政王侍郎挽歌二首(其一)

宋 · 司马光
弱冠献奇策,居然终贾才。
赋成平乐馆,歌奉柏梁杯。
丽藻留昭世,英游隔夜台。
土中埋美玉,谁见不兴哀。

注释

弱冠:二十岁。
献:提出。
奇策:非凡的计策。
居然:竟然。
贾才:商人的才能。
赋成:完成诗作。
平乐馆:古代宫殿或宴会场所。
歌奉:献上歌曲。
柏梁杯:古代宫廷宴会中的酒杯。
丽藻:华美的文辞。
昭世:流传后世。
英游:英明的游历。
隔夜台:难以触及的历史。
土中埋美玉:美玉深藏地下。
谁见:谁能见到。
不兴哀:不感到惋惜。

翻译

二十岁就提出非凡的计策,竟然展现出了商人的才能。
他在平乐观完成了诗作,以歌献给柏梁宴的宾客。
华美的文辞流传于后世,他的英名却如隔夜之事难以触及。
如同美玉深藏地下,谁能见到而不感到惋惜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作,名为《致政王侍郎挽歌二首(其一)》。从诗的内容来看,司马光在此表达了对友人贾才的赞美之情,以及自己对于人才埋没的哀叹。

"弱冠献奇策,居然终贾才。"

这两句描绘出一个青年才俊,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但最终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认可。"弱冠"指的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呈奇策"意味着提出卓越的计谋或策略,而"居然终贾才"则表明这些才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赋成平乐馆,歌奉柏梁杯。"

这两句诗描写了一个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在"平乐馆"中完成了一篇文章(赋),并且在宴席上以"柏梁杯"敬酒唱歌。这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一种文化上的自豪和满足。

"丽藻留昭世,英游隔夜台。"

这里的"丽藻"指的是美好的文章或诗句,"留昭世"意味着这些文学作品将流传后世。"英游"则是形容词,用来描绘一个才子在深夜时分独自徜徉于高台之上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超脱和不凡的气质。

"土中埋美玉,谁见不兴哀。"

最后两句诗用了比喻手法,将未被发现或重视的人才比作埋藏在土中的美玉。这是一种常见的比喻,表达了一种对人才埋没的悲哀和惋惜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贾才的赞美,以及对人才埋没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于才华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