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知县重兴学校
万道红光增日彩,千行彩篆粲龙章。
史官秉笔书鸿业,髦士横经集鳣堂。
深感熙朝遵祖训,复令吾道蔼辉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开国之君奠定国家基础,继位的帝王遵循正统,弘扬礼法。日光因万道红光而更加灿烂,文字如龙章般光彩夺目。史官记录着伟大的功业,学者们聚集在学宫中研习经典。诗人表达了对盛世遵循先祖教诲的感激之情,以及学问之道在这样的时代得以发扬光大的喜悦。整体而言,此诗展现了对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与赞美。
词语解释
秉笔的意思:◎ 秉笔 bǐngbǐ[do the actual writing] 执笔...
典常的意思:常道,常法。《易·繫辞下》:“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韩康伯 注:“能循其辞以度其义,原其初,以要其终,则唯变所适,是其常典也。”《书·周官》:“其尔典常作之师,无以利口乱厥官。”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固合抚绥黎庶,上副天心,蠲减征徭,内荣乡里,而乃横徵暴赋,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丰私室。” 郭沫若 《祭昆明四烈士》诗:“全民奋起,共树典常。魂其有灵,来格来饗!”...
横经的意思:横陈经籍。指受业或读书。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儒学》:“横经者比肩,拥箒者继足。” 唐 李白 《上安州裴长史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於今三十春矣。” 明 李东阳 《遣儿兆先入学以诗示之》:“要知西塾横经地,不尽重闈属纊情。”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乃 汉成 三千, 贞观 万室,不闻女士得列横经,何听其落英隐秀,摈不与人相齿耶!”...
鸿业的意思:大业。多指王业。《汉书·成帝纪》:“朕承 太祖 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 唐玄宗 《并州置北都制》:“守宗社之大寳,恢中原之鸿业。”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若夫詔书之作,自 文 景 犹近质, 武帝 以后,时称《诗》《书》,润色鸿业,始为诗之流矣。”...
宏纲的意思:大纲;主旨。《书序》:“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略其小术,包其大体,振温良之逸步,得毗赞之宏纲。” 明 方孝孺 《传经斋记》:“世之称治者,二帝三王而已。其详不可得而知,宏纲大法,所以相传而不泯者,惟群经之存是赖。”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陨石于宋五》:“《公》《穀》二传,相传受之 子夏 ,其宏纲大指,得圣人之深意者,凡数十条。”...
皇王的意思:指古圣王。后亦泛指皇帝。《诗·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皇王维辟。” 毛 传:“皇,大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皇王施令,寅严宗誥。”《新唐书·刘蕡传》:“虽臣之愚,以为未极教化之大端,皇王之要道。” 宋 范仲淹 《六官赋》:“克勤于邦,致皇王之道。”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事相类》:“ 魏 东阿王 见 邯郸淳 先傅粉裙襦,诵俳优小説数千言,继乃正衣冠与论皇王大道。”豫剧《卷席筒》第一场:“闻听今春皇王开科,孩儿近日在家温习功课,准备进京赴考,望爹爹莫怪!”...
辉光的意思:◎ 辉光 huīguāng(1) [glow]∶辉光放电管中,由于电极间产生稀薄气体放电现象而在阴极附近产生的光(2) [brilliance;glory;radiance]∶光辉华采...
继统的意思:继承帝统。《汉书·昭帝纪赞》:“昔 周成 以孺子继统,而有 管 蔡 四国流言之变。” 唐 张九龄 《请行郊礼疏》:“自古继统之主,必有郊配之义。” 宋 曾巩 《韩琦制》:“未有兵藏於库,士散於家,而传序继统,中外晏然,如今日之盛也。”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金 初未有文字,及 太宗 继统,伐 宋 取 汴京 图籍, 宋 士多归之。”...
开基的意思:(1).犹开国。谓开创基业。《汉书·魏相丙吉传赞》:“近观 汉 相, 高祖 开基, 萧 曹 为冠, 孝宣 中兴, 丙 魏 有声。”《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大 宋 自 太祖 开基, 太宗 嗣位,歷传 真 、 仁 、 英 、 神 、 哲 ,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一章:“一边他又替自己暗加一句:‘老子是你们开基祖宗!’”(2).开创;开始。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讎天地以开基,并列宿而作制。”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谈天理之开基,...
龙章的意思:(1).龙纹;龙形。《礼记·郊特牲》:“旂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石似龙章,瑕璧丽锦质。”《南史·宋纪上·武帝》:“尝游 京口 竹林寺 ,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2).指龙旗。《管子·兵法》:“三曰举龙章,则行水。”(3).皇帝的仪仗。 唐 温庭筠 《湖阴词》:“白虬天子金鍠鋩,高临帝座回龙章。”亦借指皇帝。 唐 韩偓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诗:“清水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 宋 秦观 《次韵东坡上元...
髦士的意思:英俊之士。《诗·小雅·甫田》:“攸介攸介,烝我髦士。” 毛 传:“髦,俊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陆机<羇宦>》:“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民。”《水浒后传》第三八回:“尔宜奠主海邦,统御髦士,作东南之保障。”...
日彩的意思:太阳的光彩。 南朝 梁 沉约 《为南郡王舍身疏》:“弟子树因旷劫,嚮报兹生,託景中璇,联华日彩。” 唐 杜牧 《和宣州沉大夫登北楼书怀》:“香连日彩浮綃幕,溪逐歌声绕画楼。” 明 杨慎 《安公石馆赏并蒂莲得井字》诗:“日彩曜联华,风漪漾双影。”...
深感的意思:◎ 深感 shēngǎn[penetrate] 深深感到深感遗憾...
圣主的意思:(1).对当代皇帝的尊称。《东观汉记·鲍永传》:“今圣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似浮云殢 吴 越 ,君逢圣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 峨眉 月。”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经术遭逢圣主,备位辅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目下有某处将军缺,倘不吝重金,僕嘱内兄游扬圣主之前,此任可致。”(2).泛称英明的天子。《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及其遇明...
史官的意思:◎ 史官 shǐguān[historiographer] 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
王正的意思:(1).王朝钦定历法的正月。特指元月元日。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王正会夷夏,月朔盛旗幡。” 明 蘅芜室 《再生缘》第四出:“金甌全盛,千秋奠鼎泰阶平。只是那漠南齐解辫, 百粤 会王正。”参见“ 王正月 ”。(2).指王朝所颁之历法。 宋 曾巩 《谢熙宁六年历日表》:“式谨王正之授,俾知民事之常。”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百年万国奉王正,相业臺纲属老成。”《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君臣二人,各分尊卑而坐。王正盛夏,天道炎热。”...
吾道的意思: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熙朝的意思:(1).兴盛的朝代。 宋 陈师道 《贺翰林曾学士书》:“兄弟相望,乃平世之荣光; 鲁卫 同升,亦熙朝之故事。” 明 张居正 《寿陈松谷相公》:“诚旷世之希逢,熙朝之盛典也。” 清 龚自珍 《题吴南芗东方三大图》诗:“熙朝翠华至,九跪迎上公。”(2).使王朝兴盛。《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大司马 陆公 以文武熙朝,左丞相 陆凯 以謇諤尽规。” 吕延济 注:“熙,兴也。”...
正典的意思:(1).正宗典籍。如儒家六经之类。《礼记·学记》“教必有正业” 唐 孔颖达 疏:“正业谓先王正典,非诸子百家。”(2).国家颁定的典章制度。《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至于制书,国之正典,朝廷所以辨章公制,宣昭轨仪于天下者也。”《南齐书·王僧虔传》:“以朝廷礼乐多违正典,民间竞造新声杂曲。”...
祖训的意思:(1).祖先的遗训。语本《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孔 传:“皇,君也。君祖 禹 有训戒。”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庙謨可使归权倖,祖训由来重变更。”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六三回:“ 顺治 后颇谨遵祖训,传到 咸丰 时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训渐渐忘怀。”(2).祖父的训戒。 清 曾国藩 《日记·问学》:“余之不信僧巫,不信地仙,颇能谨遵祖训父训,而不能不信药。”《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到了孙述祖训,笔之於书,想要垂教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