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四月九日得请补外初出国门宿释迦寺
宋 · 杨万里
出却金宫入梵宫,翠微绿雾染衣浓。
三年不识西湖月,一夜初闻南涧钟。
藏室蓬山真昨戏,园翁溪友得今从。
若非朝士相追送,何处冥鸿更有踪。
三年不识西湖月,一夜初闻南涧钟。
藏室蓬山真昨戏,园翁溪友得今从。
若非朝士相追送,何处冥鸿更有踪。
注释
出却:离开。金宫:华丽的宫殿。
入梵宫:进入佛寺。
翠微:青翠的山色。
绿雾:雾气。
染衣浓:使衣物显得浓厚。
三年:多年。
西湖月:西湖的月亮。
一夜:今夜。
南涧钟:南涧的钟声。
藏室:藏书阁。
蓬山:仙境。
真昨戏:仿佛昨日的游戏。
园翁:园中的老翁。
溪友:溪边的朋友。
若非:如果不是。
朝士:朝中官员。
冥鸿:高飞的孤雁。
踪:踪迹。
翻译
离开华丽的宫殿进入佛寺,翠绿的山色和雾气让衣物显得浓厚。在西湖边三年未见月亮,今夜初次听到南涧的钟声。
在藏书阁中仿佛又回到了仙境,与园中的老翁和溪边的朋友重逢。
如果不是朝中官员的送别,哪里还能追踪到这样高飞的孤雁呢。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向往和对世俗羁绊的超脱。诗中充满了浓郁的佛教色彩和深远的情感。
"出却金宫入梵宫"一句,以“金宫”比喻尘世的荣华,"梵宫"则象征清净的佛寺,表明诗人从繁华的世界中抽离出来,步入了宁静的佛教圣地。
"翠微绿雾染衣浓"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景象,翠绿色的微风和轻雾渲染在衣上,如同诗人心灵上的清洁洗涤。
"三年不识西湖月,一夜初闻南涧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美好事物的淡忘,以及对佛寺钟声的初次体验。这里的“三年”可能是时间的夸张,强调了诗人对于俗世生活的疏离。
"藏室蓬山真昨戏,园翁溪友得今从"则透露出诗人与道侣、佛教之友之间的情谊和交流。"藏室"可能指的是佛寺中的一处静室,而"蓬山"则是中国古代隐逸的理想之地,表示一种超脱红尘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若非朝士相追送,何处冥鸿更有踪"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同道之人的依依惜别。"朝士"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他们的到来可能是为了送别或者是出于其他原因。"冥鸿"一词,常用来形容天边远处的大雁,这里则暗示着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即便是在遥远的地方,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佛教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尘世羁绊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