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自易名真独断,史当立传要雄辞
出处:《资殿清惠陈公哀诗三首 其一》
宋 · 刘克庄
不比尧夫新悦泽,依然迂叟旧清羸。
末年先帝攀髯恨,几处遗民堕泪碑。
上自易名真独断,史当立传要雄辞。
道山堂上分襟句,岂料今为绝笔诗。
末年先帝攀髯恨,几处遗民堕泪碑。
上自易名真独断,史当立传要雄辞。
道山堂上分襟句,岂料今为绝笔诗。
注释
不比:不如同。尧夫:指苏轼,字子由,人称东坡居士。
新悦泽:新近得到的恩惠和赏识。
依然:依旧。
迂叟:老朽,自谦之词。
旧清羸:过去的清贫和瘦弱。
末年:晚年。
先帝:指宋仁宗。
攀髯恨:拉胡须的遗憾,表示未能实现的期望。
遗民:指北宋灭亡后流亡或留居外地的百姓。
堕泪碑:让人悲痛落泪的纪念碑。
上自:从上到。
易名:改名。
真独断:坚定而独立的决策。
雄辞:豪迈有力的文字。
道山堂:道山,指道教名山,这里可能指代文人雅集之地。
分襟句:离别时的赠言。
绝笔诗:作者的最后之作。
翻译
不比尧夫新受到恩泽,我这个老朽还是清贫瘦弱。晚年时想起先帝拉我胡须的遗憾,多少遗民对着他的碑石哭泣。
他自始至终坚持己见,历史记载中需要有力的言辞。
在道山堂上的离别赠言,谁曾想到会成为他的绝笔诗。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深沉情感和历史思考的古典诗歌。诗人通过对比尧舜时期的美好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表达了对往昔时代的怀念和当前世道的不满。"新悦泽"暗示了一种理想状态的缺失,而"旧清羸"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留恋。
末年先帝的"攀髯恨"描绘出一种悲凉的情境,先帝可能是在临终之际,对国家大事或个人情感有所遗憾。而"几处遗民堕泪碑"则揭示了人民的苦难与哀伤,他们在遗忘的角落里流下了眼泪,留下了悲痛的记忆。
诗中"上自易名真独断"一句,可理解为对历史评价的主观性和权威性的质疑。"史当立传要雄辞"则显示了诗人对于记录历史、彰显英雄事迹的渴望和重视。
最后,"道山堂上分襟句"可能是指诗人在某个特定的场所,如道山堂中,与他人共同吟咏诗句,分享心得。而"岂料今为绝笔诗"则透露出一种宿命的感慨,仿佛这是诗人留给世人的最后遗作。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