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松子日盈手,欲种未有白云田
松为石笋拂天来,石作松柯横水出。
泾西新得一山寺,移松远自黄山至。
髯猿一个似人长,荷锄种植如师意。
师本全州清净禅,湘山湘水别多年。
全州古松三百里,直接桂林不见天。
湘水北流与潇合,重华此地曾流连。
零陵之松更奇绝,师今可忆蛟龙颠。
我如女萝无断绝,处处与松相缠绵。
九疑松子日盈手,欲种未有白云田。
乞师为写潇湘川,我松置在二妃前。
我居漓南忆湘北,重瞳孤坟竹㛹娟。
湘中之人喜师在,何不归扫苍梧烟。
鉴赏
这首《石公种松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一位名为“石公”的人物对黄山松的热爱,以及他将松树移植到新山寺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禅宗精神的追求。
首先,诗中通过“石公好写黄山松,松与石合如胶漆”这一句,展现了石公对黄山松的喜爱之情,仿佛松与石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如同胶漆一般牢固。接着,“松为石笋拂天来,石作松柯横水出”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黄山松与石之间的相互映衬,松树高耸入云,石则横卧水面,形成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
进一步,诗中提到石公在泾西新得一山寺,亲自移栽黄山松至寺中,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也表现了他对禅宗精神的向往。诗中还特别提到了“髯猿一个似人长,荷锄种植如师意”,通过描写一只像人一样的长髯猿参与种植活动,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暗示了石公对自然界的尊重与和谐共处的理念。
接下来,“师本全州清净禅,湘山湘水别多年”两句,点出了石公的身份背景,他原本是全州的一名清净禅师,在湘山湘水间度过多年时光。诗中提到的“全州古松三百里,直接桂林不见天”,强调了全州地区松树的茂盛与辽阔,与桂林的景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湘水北流与潇合,重华此地曾流连”两句,描述了湘水与潇水交汇之处,重华(可能指古代帝王)曾在此地流连忘返,暗示了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零陵之松更奇绝,师今可忆蛟龙颠”则进一步赞美了零陵地区的松树之美,同时表达了对石公过去经历的回忆。
最后,“我如女萝无断绝,处处与松相缠绵”一句,以“我”自喻,表达了与黄山松之间的深厚情感,仿佛自己如同女萝藤蔓,与松树紧密相连,无处不在。诗中的“九疑松子日盈手,欲种未有白云田”则暗示了石公对于种植更多松树的渴望,但似乎受到了某种限制或条件的制约。
“乞师为写潇湘川,我松置在二妃前”一句,表达了希望石公能够为他描绘潇湘川的美景,并将他的松树置于二妃(可能指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女神)面前的愿望,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黄山松的描绘,展现了石公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禅宗精神的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