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望云汉,杲杲天无云
出处:《田家诗》
清 · 陈德正
膏腴无旧业,安得辞苦辛。
倾赀输官府,丝粒谁上身。
追呼幸得免,所伤非窭贫。
连年遭水旱,无力事耕耘。
夜深望云汉,杲杲天无云。
四邻烟火绝,最苦繄荒春。
呼儿收橡栗,日入还负薪。
桃源邈已闭,后此无问津。
倾赀输官府,丝粒谁上身。
追呼幸得免,所伤非窭贫。
连年遭水旱,无力事耕耘。
夜深望云汉,杲杲天无云。
四邻烟火绝,最苦繄荒春。
呼儿收橡栗,日入还负薪。
桃源邈已闭,后此无问津。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陈德正的《田家诗(其二)》描绘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首句“膏腴无旧业”表达了农民没有祖传的土地,暗示他们从一开始就处于艰难的境地。接着,“安得辞苦辛”直接揭示了农民无法逃避劳苦的命运。
“倾赀输官府”写出了农民为了缴纳赋税,不得不变卖家财,生活更加贫困。“丝粒谁上身”则进一步强调了农民自身衣食无着的困境。尽管勉强逃过催讨,但“所伤非窭贫”表明他们的痛苦并非仅限于物质匮乏,精神上也饱受折磨。
“连年遭水旱”反映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持续打击,使得农民“无力事耕耘”,生活陷入恶性循环。诗人通过“夜深望云汉,杲杲天无云”的景象,展现了农民在深夜仰望星空,期盼晴天以进行农事,然而现实却是“四邻烟火绝,最苦繄荒春”,邻居们同样困苦,春天的播种无望。
最后两句“呼儿收橡栗,日入还负薪”描绘了全家出动,采集橡栗和拾柴火的场景,生活艰辛至极。结尾“桃源邈已闭,后此无问津”借用桃花源的典故,表达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现实中无法改变的悲凉,暗示了农民对世道不公的无奈和对未来出路的迷茫。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清代农村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