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愁会面从何说,身世交衡底似前
出处:《叠韵答伯平见和》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瞥眼真成廿六年,书来草法逼张颠。
早知好月难终夕,独惜晨星各一天。
出殿神羊宁改触?放山病马久忘鞭。
却愁会面从何说,身世交衡底似前?
早知好月难终夕,独惜晨星各一天。
出殿神羊宁改触?放山病马久忘鞭。
却愁会面从何说,身世交衡底似前?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民国初期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叠韵答伯平见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变化的反思。首句“瞥眼真成廿六年”感叹岁月如梭,转眼间已过去二十六年;次句“书来草法逼张颠”借用张旭的书法风格,形容朋友的字迹苍劲有力,如同张颠的狂草。
第三句“早知好月难终夕”以好月比喻美好的时光难以长久,暗示了人生无常;第四句“独惜晨星各一天”则表达了对昔日清晨共度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如今各自天涯,犹如晨星般遥不可及。
第五、六句“出殿神羊宁改触?放山病马久忘鞭”借神羊不再触殿、病马忘却鞭策,寓言自己和朋友在世事变迁中的改变,不再如往日般亲近。
最后一句“却愁会面从何说,身世交衡底似前?”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重逢时无话可说的忧虑,以及对昔日友情深厚程度的追忆,感叹人事变迁,不知如何述说彼此的境遇和心绪。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时光流转和个人际遇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