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归付刀尺,昼线金针度
出处:《古意谢崔扬州辟 其五》
宋 · 洪咨夔
攕攕儿女手,申旦轧机杼。
织成遍地锦,翠凤湿花露。
三年卷箧中,背立泣不遇。
持归付刀尺,昼线金针度。
织成遍地锦,翠凤湿花露。
三年卷箧中,背立泣不遇。
持归付刀尺,昼线金针度。
注释
攕攕:牵拉,拉着。儿女手:孩子们的手。
申旦:天刚亮。
轧:操作,这里指纺织。
机杼:织布机。
遍地锦:满地的精美织物。
翠凤:翠绿色的凤凰图案。
花露:清晨的露水。
卷箧中:卷起收藏在箱子里。
背立:背对着(箱子)。
泣不遇:哭泣却无法遇到好机会。
付刀尺:交给裁缝裁剪。
昼线:白天继续纺织。
金针度:精细地用金线刺绣。
翻译
牵着孩子们的手,天刚亮就开始忙碌纺织机。织出满地锦绣,翠绿凤凰沾染着花露润泽。
三年的辛苦成果收藏在箱中,背对着它哭泣,无法遇见好运。
决定拿去裁剪缝制,白天也要专心纺织金线花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辛勤劳作的情景。"攕攕儿女手",形象地写出她一边忙碌于纺织,一边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体现出母爱的坚韧与辛劳。"申旦轧机杼",夜晚也不停歇,展现出她的勤奋和对家庭生活的执着。
"织成遍地锦,翠凤湿花露",通过比喻,形容她织出的布匹如锦绣般精美,仿佛上面还沾染着清晨的露水,暗示了她的技艺高超和作品的精致。然而,"三年卷箧中",这三年的辛勤劳动成果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或机会,只能默默收藏在箱子里。
"背立泣不遇",表达了她内心的苦涩和失望,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只能独自哭泣。最后两句"持归付刀尺,昼线金针度",写她决定将这些未完成的布匹交给裁缝,白天继续以金针度日,坚持下去,显示出她的坚韧和对家庭责任的坚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妇女的艰辛生活和她们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