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移文捕新李,贼魁近在王城里
出处:《怯薛行》
元末明初 · 张宪
怯薛儿郎年十八,手中弓箭无虚发。
黄昏偷出齐化门,大王庄前行劫夺。
通州到城四十里,飞马归来门未启。
平明立在白玉墀,上直不曾违寸晷。
两厢巡警不敢疑,留守亲侄尚书儿。
官军但追上马贼,星夜又差都指挥。
都指挥,宜少止。
不用移文捕新李,贼魁近在王城里。
黄昏偷出齐化门,大王庄前行劫夺。
通州到城四十里,飞马归来门未启。
平明立在白玉墀,上直不曾违寸晷。
两厢巡警不敢疑,留守亲侄尚书儿。
官军但追上马贼,星夜又差都指挥。
都指挥,宜少止。
不用移文捕新李,贼魁近在王城里。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轻勇士的形象,名叫怯薛儿郎,他十八岁就武艺高强,箭无虚发。他在黄昏时分偷偷溜出齐化门,前往王庄进行抢劫。这段行动显示出他的胆识和决心,以及对环境的熟悉。从通州到城四十里的路程,他能飞马而归,且在天亮前就回到皇宫,站立在白玉台阶上,从未耽误过职守时间。
他的身份非同寻常,是留守亲侄尚书的儿子,因此即使官军追捕,也只是针对他骑马的形迹,而非他的真实身份。诗人暗示,真正的贼魁其实就在王城之内,这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复杂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紧凑的叙事和人物刻画,展现了元末明初社会背景下,一个少年勇者与权力阶层的微妙关系,以及可能隐藏的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