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纸二丈馀,举墨陡一泼
出处:《作松棚》
明 · 徐渭
种松六万馀,千五百株活。
长养二十年,大者仅如括。
西斋落日多,六月苦炎热。
邻园树木稀,遮翳不可得。
顾言种树资,求用此时节。
命儿召两佣,伐干并其鬣。
干以需柱梁,鬣以备周匝。
四垂慎勿甲,凉风任超越。
时移一丈板,独踞文竹兀。
伸纸二丈馀,举墨陡一泼。
左盘持蛑螯,右罍把饕餮。
挂衣梅叶梢,绿阴洒晞发。
长养二十年,大者仅如括。
西斋落日多,六月苦炎热。
邻园树木稀,遮翳不可得。
顾言种树资,求用此时节。
命儿召两佣,伐干并其鬣。
干以需柱梁,鬣以备周匝。
四垂慎勿甲,凉风任超越。
时移一丈板,独踞文竹兀。
伸纸二丈馀,举墨陡一泼。
左盘持蛑螯,右罍把饕餮。
挂衣梅叶梢,绿阴洒晞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徐渭在炎炎夏日,亲手种植松树并建造松棚的过程与心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自豪。
首先,诗人描述了他种植松树的艰辛过程,从六万余株中存活了千五百株,经过二十年的精心培育,松树虽已长大,但仍然显得细小,仅如括(一种古代的箭袋)。这反映了种植树木的不易与耐心的等待。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西斋落日之时,面对酷热的六月天气,感到不适。他渴望有一处可以遮荫的地方,于是决定利用自己种植的松树来建造一个松棚。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诗人亲自指挥儿子和佣工,砍伐松树的枝干和树梢。这些材料将被用于制作柱梁和围栏,以确保松棚的稳固和遮蔽效果。诗中强调了“四垂慎勿甲”,即确保松棚的四个角落不会形成尖锐的边缘,以免造成伤害,体现了对安全的重视。
在建造过程中,诗人还利用了剩余的木板和文竹,制作了一个可以放置衣物的架子,并在松棚下铺展了两丈余的纸张,准备进行创作或休息。他甚至在松棚上挂起了梅叶,让绿荫洒满头顶,为夏日提供了一片清凉。
最后,诗人在松棚下展开纸张,拿起墨汁,准备挥毫泼墨,享受创作的乐趣。同时,他还在松棚旁摆放了食物和酒器,似乎准备在此度过一个悠闲的午后时光。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以及在劳动后获得的满足感和愉悦。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徐渭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劳动的尊重,也体现了他在艰苦环境中寻找乐趣的生活态度。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诗人在炎炎夏日下建造松棚的过程,感受到那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