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君不见西市将杀薛夫子,灶下老仆哭不止全文

君不见西市将杀薛夫子,灶下老仆哭不止

出处:《南陈北李
明末清初 · 尤侗
南京有一陈,太学无弃人。
北京有一李,太学多端士。
李先生,讲《五经》,公侯环坐听《鹿鸣》。
桥门荷校辱非刑,诸生举幢呼阙廷,会昌上奏太后惊。
陈先生,考绩至,手书《四箴》返金币,招之不住守吾志。
危哉履虎幸不噬,两贤道同命则异。
君不见西市将杀薛夫子,灶下老仆哭不止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文学家尤侗所作,名为《南陈北李》,以对仗工整的形式,描绘了两位在学术与道德上皆有卓越成就的人物——南陈与北李的故事。

首先,诗中提到“南京有一陈,太学无弃人”,以及“北京有一李,太学多端士”,通过对比两地的教育环境,赞扬了陈与李二人在学术上的贡献和影响力。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北李(李)的学术成就:“李先生,讲《五经》,公侯环坐听《鹿鸣》”。这里不仅展现了李的学问之深,也暗示了他的名声之广,连公侯级别的贵族都愿意前来聆听他的讲学。

随后,诗中通过“桥门荷校辱非刑,诸生举幢呼阙廷”这一情节,展现了李在学术道路上面临的挑战与坚持。尽管遭受不公正待遇,但李依然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并最终引起了朝廷的关注,甚至惊动了太后。这不仅体现了李的学术影响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学术自由与公正的渴望。

紧接着,诗转向南陈(陈),描述其在学术考核中的表现:“陈先生,考绩至,手书《四箴》返金币”。陈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在道德上坚守原则,拒绝了不必要的物质奖励,展现了高尚的品格。这种行为不仅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其对学术与道德的双重追求。

最后,诗人以“危哉履虎幸不噬,两贤道同命则异”总结了陈与李虽经历不同,但都坚守学术与道德的共同点。同时,通过“君不见西市将杀薛夫子,灶下老仆哭不止”这一历史典故的引用,进一步强调了在学术追求与道德坚守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艰难与牺牲。

综上所述,《南陈北李》通过生动的叙事与对仗工整的语言,不仅赞美了陈与李在学术与道德上的卓越成就,也深刻揭示了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坚持与勇气,以及他们对后世学者的启示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