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似高人云作衣,人似门云着山色
出处:《题林荣山水图》
明 · 王阜
晴山高且閒,晴云淡而白。
山似高人云作衣,人似门云着山色。
山色青青常对门,溪居浑似武陵源。
半潭林影花枝静,十里松声地籁喧。
芝兰猗猗香满室,丽泽南来有滋益。
青入湘帘山市春,凉生书案芸香夕。
故人抱琴千里来,白日轩几无纤埃。
悠悠远托知音赏,莫使衡门掩绿苔。
山似高人云作衣,人似门云着山色。
山色青青常对门,溪居浑似武陵源。
半潭林影花枝静,十里松声地籁喧。
芝兰猗猗香满室,丽泽南来有滋益。
青入湘帘山市春,凉生书案芸香夕。
故人抱琴千里来,白日轩几无纤埃。
悠悠远托知音赏,莫使衡门掩绿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晴山高且闲,晴云淡而白”,开篇即展现出一幅清朗明净的画面:晴空下的高山显得既高峻又悠闲,白云轻盈淡雅,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悠然自得的气息。接下来,“山似高人云作衣,人似门云着山色”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山与云、人与云的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山色青青常对门,溪居浑似武陵源”则进一步描绘了山色的青翠和溪流的宁静,仿佛让人置身于桃花源般的仙境之中。接着,“半潭林影花枝静,十里松声地籁喧”通过对比,展现了静谧与喧嚣的不同景象,静水深流的潭面映照着林间的花影,而远处的松林则传来阵阵松涛之声,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丰富的听觉体验。
“芝兰猗猗香满室,丽泽南来有滋益”两句,诗人由外在的自然景观转向内在的精神世界,以芝兰的香气和南方的丰富资源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滋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青入湘帘山市春,凉生书案芸香夕”描绘了傍晚时分,山色映入帘幕,带来春天的气息;书案上飘散着芸草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而“故人抱琴千里来,白日轩几无纤埃”则点明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彼此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共同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