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此画究规模,便见当时似三代
一鸣堕地势千里,四十万匹中如山。
皇天生此意何在,天意有在平百蛮。
百蛮款塞皆稽首,干戈包尽于菟斑。
剪成三鬃代官字,濯之太液登王闲。
紫坛谒天五使出,玉辂扶日双轮还。
宝鞭不用绣鞯稳,扇筤前开曲盖弯。
方知徐行备天仗,绝胜疾走周人寰。
开元距今四百载,人物风流无一在。
如何两骥今尚存,好手传神能不坏。
请从此画究规模,便见当时似三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飞龙:神话中的龙。翔麟:祥瑞的麒麟。
房星:古代星象中的房宿。
精:精华。
四十万匹:形容声势浩大。
如山:比喻众多。
稽首:古代跪拜礼。
干戈:武器。
太液:古代湖泊名。
王闲:皇家园林。
紫坛:祭祀用的紫色祭坛。
五使:五位使者。
玉辂:玉质的车驾。
双轮:两轮车。
宝鞭:珍贵的马鞭。
绣鞯:绣花的马鞍垫。
扇筤:竹制的扇子。
曲盖:弯曲的车盖。
徐行:缓慢行走。
天仗:天子的仪仗队。
周人寰:周游世界。
开元:唐朝皇帝唐玄宗的年号。
四百载:四百年。
两骥:两匹骏马。
传神:生动逼真。
究规模:探究其规模和艺术风格。
似三代:如同夏商周三代的盛世。
翻译
飞龙和祥麟在夜晚飞翔,房星的精华降临人间。一声啼鸣落地,声势如千里马,四十万匹中犹如山峦。
上天为何创造这样的奇物?天意在于平定四方蛮夷。
蛮族叩关致敬,兵器上布满虎斑纹饰。
剪裁三鬃代替官印,洗净后在王宫闲游。
紫色祭坛上,五位使者拜天而出,玉车承载太阳双轮归来。
宝鞭无需华丽鞍垫,轻盈地打开扇筤,曲盖弯曲。
这才明白,它缓缓行驶,如同天子仪仗,远胜过快速奔驰周游世界。
开元距今已四百年,人物风华不再,无一人留存。
为何这两匹骏马至今仍存,技艺高超的画家能使其栩栩如生。
从这幅画中探究其规模,可见当年风采如同夏商周三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描述了唐代名将韩干所绘之《二马图》的精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不仅赞美了韩干的艺术造诣,更透过画作探讨了历史与时光的沉淀。
"飞龙翔麟夜不关,房星之精下人间" 这两句描绘出马匹在夜晚自由奔跑的情景,象征着天赋的才华和神秘力量降临世间。"一鸣堕地势千里,四十万匹中如山" 则形容了马儿雄壮的姿态和力量,每一次叫喊都能激起千里的气势,仿佛有着四十万匹之众。
"皇天生此意何在,天意有在平百蛮"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力量之间关系的思考。"百蛮款塞皆稽首,干戈包尽于菟斑" 描绘出百兽都向这画中之马低头致敬,显示出了这幅画所展现出的震慑力。
"剪成三鬃代官字,濯之太液登王闲" 这两句则是对韩干技艺的赞美,他能将马匹的鬃毛剪裁得如此精细,以至于成为代替文字的艺术。"紫坛谒天五使出,玉辂扶日双轮还" 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似乎韩干的画作能够与神明沟通。
"宝鞭不用绣鞯稳,扇筤前开曲盖弯" 这两句描写了马匹在没有束缚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优雅和力量。"方知徐行备天仗,绝胜疾走周人寰" 则是对韩干所绘之马能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展现其超群的气质。
"开元距今四百载,人物风流无一在"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艺术与时光流转的感慨。"如何两骥今尚存,好手传神能不坏" 则是对韩干艺术永恒的赞美,即使时过境迁,他的画作依然能够传承其精神。
最后一句 "请从此画究规模,便见当时似三代" 是诗人对这幅《二马图》所展现出的宏大视野和历史深度的高度评价,认为通过这幅画可以窥见到那个时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