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皇失所依,已不望生全
出处:《美邹烈妇》
明 · 陈琏
史妇邹氏女,红颜盛芳年。
良人隶戎籍,荷戈去防边。
兵尘方澒洞,杀气亘中天。
仓皇失所依,已不望生全。
一朝竟遭掠,剑戟罗满前。
宁死不受污,遇害归黄泉。
白璧虽无瑕,鸾镜岂复圆。
至今坟上木,清风犹凛然。
我为纪贞烈,留待太史编。
良人隶戎籍,荷戈去防边。
兵尘方澒洞,杀气亘中天。
仓皇失所依,已不望生全。
一朝竟遭掠,剑戟罗满前。
宁死不受污,遇害归黄泉。
白璧虽无瑕,鸾镜岂复圆。
至今坟上木,清风犹凛然。
我为纪贞烈,留待太史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邹氏的女子在丈夫从军、战乱频仍的背景下,面对强暴坚决不屈,最终选择以死明志的英勇事迹。诗中通过“史妇”这一称谓,强调了邹氏女子的行为具有历史意义和道德价值。
首句“史妇邹氏女,红颜盛芳年”,点明了邹氏女子的身份与年轻美貌,暗示了她的生活原本充满生机与希望。接着,“良人隶戎籍,荷戈去防边”描述了丈夫从军,远离家乡,前往边疆守卫国家的情景,预示了家庭即将面临的动荡。
“兵尘方澒洞,杀气亘中天”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战乱的残酷与恐怖,战争的烽烟弥漫,杀气冲天,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
“仓皇失所依,已不望生全”表现了邹氏女子在战乱中的无助与绝望,她失去了依靠,对生存充满了悲观。
“一朝竟遭掠,剑戟罗满前”揭示了邹氏女子不幸遭遇强暴的事实,剑戟林立,象征着暴力与威胁。
“宁死不受污,遇害归黄泉”展现了邹氏女子的高尚情操与坚定意志,她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遭受侮辱,体现了对尊严的坚守。
“白璧虽无瑕,鸾镜岂复圆”运用比喻手法,将邹氏女子比作无瑕的白璧和破碎的鸾镜,表达了对她纯洁品质和完美形象的赞美。
“至今坟上木,清风犹凛然”描绘了邹氏女子墓地周围的景象,即使时间流逝,清风依旧凛冽,象征着她的精神永存。
最后,“我为纪贞烈,留待太史编”表明诗人对邹氏女子事迹的铭记与敬仰,希望将其事迹记载于史册,供后人传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邹氏女子英勇行为的叙述,不仅赞扬了她的贞烈品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战争与人性的复杂性,具有深刻的历史与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