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照此江山,霜钟入江雷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平生学为诗,辛勤径难开。
中间一转关,乃自焦山回。
闺阁失软暖,初未昧去来。
残照此江山,霜钟入江雷。
此境永不灭,不记人世推。
中间一转关,乃自焦山回。
闺阁失软暖,初未昧去来。
残照此江山,霜钟入江雷。
此境永不灭,不记人世推。
鉴赏
这首诗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名为《年来了无诗兴不成一字夜读东坡海外诗若有所会率成四首(其二)》。诗中表达了一位诗人面对创作困境时的内心挣扎与思考。
首句“平生学为诗,辛勤径难开”,诗人回顾自己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却常常感到道路艰难,难以开启灵感之门。这种对创作过程的艰辛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内心的矛盾。
接着,“中间一转关,乃自焦山回”一句,可能暗喻了诗人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折或顿悟,如同从焦山归来,找到了创作的突破口。这里的“转关”可以理解为思想上的转变或突破,是诗人创作生涯中的关键节点。
“闺阁失软暖,初未昧去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外界环境相结合,通过“闺阁”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家庭、情感世界的眷恋与失去后的迷茫。同时,“去来”二字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对此有着深刻的体悟。
“残照此江山,霜钟入江雷”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略带凄凉的画面。夕阳映照下的江山,给人一种既美丽又哀愁的感觉;而“霜钟入江雷”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霜钟声与江雷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自然界的低语,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呼唤。
最后,“此境永不灭,不记人世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以及对世间变迁的淡然态度。他认为,尽管人世间的推移更迭无法避免,但那些触动心灵的美好瞬间,如诗中的意境,却能在心中永存,成为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创作瓶颈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