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抱池光曲岸平,月临虚槛夜何清
出处:《奉和袭美宿报恩寺水阁》
唐 · 陆龟蒙
峰抱池光曲岸平,月临虚槛夜何清。
僧穿小桧才分影,鱼掷高荷渐有声。
因忆故山吟易苦,各横秋簟梦难成。
周颙不用裁书劝,自得凉天證道情。
僧穿小桧才分影,鱼掷高荷渐有声。
因忆故山吟易苦,各横秋簟梦难成。
周颙不用裁书劝,自得凉天證道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峰抱:山峰环绕。池光:池塘的水面反光。
曲岸平:弯曲的岸边很平坦。
月临:月亮照耀。
虚槛:空旷的栏杆。
僧穿:僧人穿过。
小桧:矮小的柏树。
才分影:身影刚刚分开。
鱼掷:鱼儿跃出。
高荷:高大的荷叶。
吟易苦:吟诗变得苦涩。
秋簟:秋天的竹席。
梦难成:难以入眠做梦。
周颙:历史人物,此处代指诗人自己。
裁书:写信。
翻译
山峰环抱着池塘的水面,弯曲的岸边平整如镜,月光映照在空旷的栏杆上,夜晚显得格外清冷。僧人穿过矮小的柏树,身影刚刚分开,鱼儿跃出水面的荷叶,渐渐响起涟漪声。
想起故乡,吟诵诗歌变得苦涩,各自横卧竹席上,却难以入眠做美梦。
周颙无需你来写信劝慰,我已在这清凉的秋天中,感受到修行的道路和心境。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寺夜景。开篇“峰抱池光曲岸平”与“月临虚槛夜何清”,通过对比强调了山中的宁静和月光下的清幽,设置了整个诗的意境。“僧穿小桧才分影”展示了一位僧人在树下行走,树影为其划分,既写出了僧人的孤独,也烘托出夜色中的一丝生机。紧接着“鱼掷高荷渐有声”,通过水中的生物活动,传达了自然界即使在静谧之中也充满生机的意象。
下片则转向内心世界,“因忆故山吟易苦”表明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伴随着轻声吟咏之苦。"各横秋簟梦难成"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思念在秋夜中无法实现的心境。
最后两句“周颙不用裁书劝,自得凉天證道情”,诗人通过提及古代隐逸周公干不必借助于他物的劝说就能自得其乐,表达了自己在清凉的秋夜中,不需要外界的诱导,就能证悟到道家的真谛和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