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梦有人迷北海,招魂无地哭西台
出处:《西泠展墓》
清 · 潘耒
三尺蓬科几树梅,梅根碧血总成苔。
春山雨露僧时到,画角昏黄鹤一来。
入梦有人迷北海,招魂无地哭西台。
鸱夷未化钱塘水,莫怪潮声夜夜雷。
春山雨露僧时到,画角昏黄鹤一来。
入梦有人迷北海,招魂无地哭西台。
鸱夷未化钱塘水,莫怪潮声夜夜雷。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潘耒的《西泠展墓(其一)》,主要描绘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的感慨。首句“三尺蓬科几树梅”,以梅树起兴,暗示墓地的凄凉与寂寞,三尺蓬草象征亡者的孤独。次句“梅根碧血总成苔”,通过梅根长满青苔,寓言逝者生命的痕迹已化为尘土,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思。
第三句“春山雨露僧时到”,以春雨和僧人的来访,象征着亡者在另一个世界的安宁与超脱,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亡者无法再相见的遗憾。第四句“画角昏黄鹤一来”,借黄昏时分的号角声和飞鹤,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达对亡者的思念之情。
第五、六句“入梦有人迷北海,招魂无地哭西台”,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亡者的怀念,想象亡者在梦境中迷失,而自己却无法招回亡者的灵魂,只能在西台(可能指墓地)空自悲泣。最后两句“鸱夷未化钱塘水,莫怪潮声夜夜雷”,以鸱夷(古代的一种皮囊,此处比喻亡者的身体)未融入江水,暗示亡者之灵犹在,而潮声如雷,仿佛在夜晚诉说着无尽的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故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