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吁嗟古名国,兴废殊无常全文

吁嗟古名国,兴废殊无常

出处:《锡兰岛卧佛
清 · 黄遵宪
噫嗟五大洲,立教几教皇?惟佛能大仁,首先唱天堂。
以我悲悯心,置人安乐乡。
古分十等人,贵贱如画疆。
惟佛具大勇,自弃铜轮王。
众生例平等,一律无低昂。
罪畏末日审,报冀后世偿。
佛说有弥勒,福德莫可当。
将来僧祇劫,普渡胥安康。
此皆大德慧,倾海谁能量。
古学水火风,今学声气光。
辩才总无碍,博综无不详。
独惜说慈悲,未免过主张。
臂称穷鸽肉,身供饿虎粮。
左手割利刃,右手涂檀香。
冤亲悉平等,善恶心皆忘。
愈慈愈忍辱,转令身羸尪。
兽蹄交鸟迹,一听外物戕。
人间多虎豹,天上无凤凰。
虎豹富筋力,故能恣彊梁。
凤凰太文彩,毛羽易摧伤。
惟强乃秉权,强权如金刚。
吁嗟古名国,兴废殊无常
罗马善法律,希腊工文章。
开化首埃及,今亦归沦亡。
念我亚细亚,大国居中央。
尧舜四千年,圣贤代相望。
大哉孔子道,上继皇哉唐。
血气悉尊亲,声名被八荒。
到今四夷侵,尽撤诸边防。
天若祚中国,黄帝垂衣裳。
浮海率三军,载书使四方。
王灭镇象主,鬼族驯狼㬻。
归化献赤土,颂德歌白狼。
共尊天可汗,化外胥来航。
远及牛贺洲,鞭之如群羊。
海无烈风作,地降甘露祥。
人人仰震旦,谁侮黄种黄?弱供万国役,治则天下强。
明王久不作,四顾心茫芳。

鉴赏

这首诗《锡兰岛卧佛(其六)》由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通过对比东西方文明与宗教,探讨了人类社会的道德、平等、权力与文化传承等深刻议题。

诗中首先提出对五大洲不同宗教教义的反思,强调佛教的慈悲为怀和众生平等观念。接着,诗人批判了某些宗教实践中的残忍行为,如供奉肉食给动物,使用暴力手段来维护权威。这种批判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与慈悲的坚持,以及对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不公现象的关注。

进一步,诗中提到佛教对未来世界的愿景,包括弥勒佛的出现和众生最终得到解脱。这反映了佛教对于救赎与轮回的信仰,以及对人类最终达到和谐与安宁的期待。

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自身所在的亚洲,尤其是中国,表达了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与道德传统的自豪感。他呼吁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应当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领导作用,保护自己的领土完整,并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同时,他也提出了对理想君主的期待,即“天可汗”,象征着公正、仁慈的统治者,能够引领四方归化,实现全球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宗教、道德、文化与政治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其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与追求。通过对比古今中外,黄遵宪的这首诗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