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泪谁能效儿女,不堪官柳暗长亭
出处:《送时漕大卿淮西检法 其三》
宋 · 崔与之
十年宦海任飘零,岂料光华伴使星。
落魄半生头已白,爬沙一见眼长青。
天涯明月方依树,淮上长风忽散萍。
别泪谁能效儿女,不堪官柳暗长亭。
落魄半生头已白,爬沙一见眼长青。
天涯明月方依树,淮上长风忽散萍。
别泪谁能效儿女,不堪官柳暗长亭。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宦海:官场生涯。
飘零:漂泊不定。
岂料:未曾想到。
光华:荣华富贵。
使星:使者或显贵人物。
落魄:失意潦倒。
头已白:形容年老。
爬沙:初次相见。
眼长青:眼神焕发新生。
天涯:极远的地方。
明月:明亮的月亮。
依树:照在树上。
淮上:淮河之上。
散萍:吹散浮萍。
别泪:离别的眼泪。
儿女:这里指男女之情。
不堪:难以忍受。
官柳:官道旁的柳树。
长亭:古代送别的地方。
翻译
十年在官场漂泊,未曾想到荣华竟与使者同行。一生落魄,头发已白,初次相见,眼中却充满生机。
月光照亮远方的树木,淮河上的长风吹散了浮萍。
离别之泪,谁能比得过儿女情长,官道旁的柳树下,长亭显得格外凄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崔与之所作的《送时漕大卿淮西检法(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十年宦海生涯的感慨,以及对友人即将离任的送别之情。首句“十年宦海任飘零”描绘了友人在官场中的艰辛与漂泊,暗示了仕途的不稳定和人生的无常。次句“岂料光华伴使星”则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和地位,将他比作明亮的使者之星。
“落魄半生头已白”表达了友人一生的辛劳和岁月的无情,而“爬沙一见眼长青”则以形象的比喻,寓意即使在艰难环境中,友人的眼中仍充满希望和生机。接下来,“天涯明月方依树,淮上长风忽散萍”通过自然景象,寓言友人即将离开,如同天涯明月依恋大树,又如淮上长风吹散浮萍,暗示离别的无奈。
最后两句“别泪谁能效儿女,不堪官柳暗长亭”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认为即使是男子汉也不禁流露出儿女情长,而官道旁的柳树在暗淡的长亭下更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气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官场生涯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