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船遂击龙江楫,丹桂应攀月殿枝
出处:《送戴允言赴教官之召》
明 · 谢肃
圣主旁求弟子师,敕书飞下浙东涯。
画船遂击龙江楫,丹桂应攀月殿枝。
三荣天人归奏对,五经阃奥入论思。
野夫不耐中年别,添得秋风满鬓丝。
画船遂击龙江楫,丹桂应攀月殿枝。
三荣天人归奏对,五经阃奥入论思。
野夫不耐中年别,添得秋风满鬓丝。
注释
圣主:指皇帝。旁求:广泛寻求。
弟子师:门徒和老师。
敕书:皇帝的命令文书。
浙东涯:浙江东部地区。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
龙江楫:龙江上的船桨,象征尊贵。
丹桂:月宫中的桂花,象征高洁。
月殿枝:月宫的树枝。
三荣:三种荣耀,可能指才子的荣誉。
天人:有才华的人。
奏对:向朝廷上奏。
论思:深入思考和讨论。
野夫:自谦之词,指自己。
中年别:中年离别。
秋风:象征岁月流逝。
鬓丝:鬓边的白发。
翻译
圣明的君主广纳门徒,命令迅速下达至浙东各地。乘坐装饰华丽的船只,他们挥动龙江的船桨,意欲攀折月宫桂枝。
才华横溢之人向天庭进献奏章,深入探讨经典的深奥之处。
平凡的我难以承受中年的离别,只觉秋风吹过,两鬓增添了许多白发。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谢肃的《送戴允言赴教官之召》描绘了皇帝广纳贤才的情景。首联“圣主旁求弟子师,敕书飞下浙东涯”写出了皇帝对教育的重视,皇命急切地传达到浙东地区,寻找优秀的教育人才。颔联“画船遂击龙江楫,丹桂应攀月殿枝”运用象征手法,将戴允言比作乘画船扬帆的学子,意指他将如龙江上的舟子般奋发进取,有望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攀上高位。颈联“三荣天人归奏对,五经阃奥入论思”进一步赞美戴允言的学识和才华,期待他在朝廷中发挥出卓越的智慧,参与国家大政的讨论。
尾联“野夫不耐中年别,添得秋风满鬓丝”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感叹岁月匆匆,中年离别更显伤感,连秋风都似乎为这离别增添了愁绪,飘落在诗人的两鬓白发上。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戴允言的祝福,也寓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