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有越江行,音问良不虚
出处:《代人挽歌三首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日夕相过从,与君同里居。
嗣德秉清淑,结交情非疏。
君有越江行,音问良不虚。
一朝成永诀,风雨乃弃予。
寒风夕已厉,岁事将其除。
送君出门去,飘扬建丹旟。
恍恍若远行,何年归里闾。
嗣德秉清淑,结交情非疏。
君有越江行,音问良不虚。
一朝成永诀,风雨乃弃予。
寒风夕已厉,岁事将其除。
送君出门去,飘扬建丹旟。
恍恍若远行,何年归里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诗人以日常生活的场景为背景,讲述了与逝者之间的深厚情谊。首句“日夕相过从,与君同里居”描绘了两人日常相处的亲密情景,强调了他们作为邻居的密切关系。接着,“嗣德秉清淑,结交情非疏”赞扬了逝者品德高尚,与人交往真诚深厚,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逝者人格魅力的印象。
“君有越江行,音问良不虚”一句,暗示了逝者曾有过离乡远行的经历,但通过“音问良不虚”表达了对逝者消息的期待和关注,并未因距离而疏远情感。然而,“一朝成永诀,风雨乃弃予”揭示了悲剧性的结局,逝者最终未能归来,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孤独。
接下来,“寒风夕已厉,岁事将其除”描绘了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自然景象,暗喻着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同时也增添了哀伤的氛围。最后,“送君出门去,飘扬建丹旟。恍恍若远行,何年归里闾”表达了送别时的不舍与迷茫,以及对逝者何时能再次回到故乡的期盼,将哀思推向高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