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为林泉牵晓梦,不关砧杵报秋声
出处:《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
唐 · 温庭筠
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风物近柴荆。
寒蛩乍响催机杼,旅雁初来忆弟兄。
自为林泉牵晓梦,不关砧杵报秋声。
子虚何处堪消渴,试向文园问长卿。
寒蛩乍响催机杼,旅雁初来忆弟兄。
自为林泉牵晓梦,不关砧杵报秋声。
子虚何处堪消渴,试向文园问长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一水:一条河流。悠悠:形容水流缓慢或漫长。
渭城:古代地名,今陕西西安附近。
柴荆:简陋的篱笆,代指乡村生活。
寒蛩:寒冷季节的蟋蟀。
机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旅雁:迁徙的雁。
弟兄:兄弟。
林泉:山林和泉水,常指隐居之处。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用来捶打衣服。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捣衣声。
子虚:虚构的地方,借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消渴:解渴,也比喻精神上的寄托。
文园:汉代司马相如的别称,这里泛指文人墨客的居所。
长卿:司马相如的字,这里代指有才华的文人。
翻译
一条悠悠的水流隔着渭城,渭城的风土人情靠近简陋的篱笆。寒冷的蟋蟀突然鸣叫,催促着织布机梭子,旅雁刚飞来就想起兄弟们。
我被山林泉石牵引着清晨的梦境,不关心砧板捣衣的声音报出秋天的消息。
在何处能寻得解渴之地?试着去文园问问才华横溢的长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景图,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的孤独感受。开篇两句,“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风物近柴荆”通过对渭城水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淡远的氛围,同时“柴荆”的出现则增加了一丝野趣和荒凉感。
接下来的两句,“寒蛩乍响催机杼,旅雁初来忆弟兄”则切入了秋天的特定意象——寒蝉鸣叫与南迁的旅雁,都让人感到一份凉意和离索。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唤起了对亲人的思念。
中间两句,“自为林泉牵晓梦,不关砧杵报秋声”显示出诗人更深层次的情感流露。他似乎已经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对外界的喧嚣不再过问,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然之中。
最后两句,“子虚何处堪消渴,试向文园问长卿”则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询问子虚的下落,诗人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对于共同记忆的珍视和对友情的眷恋。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秋天的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