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君榜斯堂,令我端拜议
出处:《史佐才读书堂》
宋 · 王之道
我闻轮人扁,妙解书中义。
当其听读书,默识圣人意。
忽然释椎凿,有问发兹秘。
虽云圣人语,糟粕岂精粹。
齐侯诘其说,无说当致死。
请以斲轮观,固入要非易。
不徐仍不疾,心手在相契。
是中有数存,非言所能既。
扁也亦何人,所得乃至此。
固知斯道在,天下本无二。
观君榜斯堂,令我端拜议。
想见堂中书,填箱溢巾笥。
纵横三万卷,一览悉能记。
左右逢其原,下笔不能缀。
我昔摄东城,君时尚童稚。
如闻侍先公,往矣江之涘。
崎岖三十载,于此忽相值。
出示诸公诗,圭璧烂庭瑞。
君家依水竹,亭台缭幽邃。
作堂于其间,读书乃其事。
嗜好与人殊,可以见君志。
明年冠群英,先正秘书字。
当其听读书,默识圣人意。
忽然释椎凿,有问发兹秘。
虽云圣人语,糟粕岂精粹。
齐侯诘其说,无说当致死。
请以斲轮观,固入要非易。
不徐仍不疾,心手在相契。
是中有数存,非言所能既。
扁也亦何人,所得乃至此。
固知斯道在,天下本无二。
观君榜斯堂,令我端拜议。
想见堂中书,填箱溢巾笥。
纵横三万卷,一览悉能记。
左右逢其原,下笔不能缀。
我昔摄东城,君时尚童稚。
如闻侍先公,往矣江之涘。
崎岖三十载,于此忽相值。
出示诸公诗,圭璧烂庭瑞。
君家依水竹,亭台缭幽邃。
作堂于其间,读书乃其事。
嗜好与人殊,可以见君志。
明年冠群英,先正秘书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扁:轮匠扁,指人名。书:书籍。
圣人意:圣人的教导和智慧。
椎凿:木工工具。
兹秘:秘密或深奥的道理。
糟粕:不好的或无关紧要的部分。
精粹:精华。
齐侯:古代诸侯。
致死:至死也不放弃解释。
斲轮观:制轮工匠的视角,比喻深入理解事物的方法。
数存:内在规律。
既:穷尽。
扁也亦何人:扁又是怎样的人。
斯道:这个道理。
无二:独一无二。
榜斯堂:在厅堂挂诗。
端拜议:恭敬地拜读。
填箱溢巾笥:书籍多到装满箱子和衣帽箱。
览悉能记:过目不忘。
左右逢其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根源。
圭璧烂庭瑞:珍贵的诗作如瑰宝般闪耀。
依水竹:靠近水边的竹林。
读书乃其事:读书是主要活动。
嗜好与人殊:爱好与众不同。
明年冠群英:来年将出类拔萃。
先正秘书字:先贤秘籍的传承者。
翻译
我听说轮匠扁,精通书中的深意。当他静心读书时,默默领悟圣人的教诲。
突然放下工具,他提出疑问揭示了奥秘。
虽然这是圣人的话语,但并非全部精华。
齐侯质问他,他无言以对,宁愿受死。
用制轮的视角看,深入理解并非易事。
他的动作不急不躁,心灵与双手默契配合。
这其中蕴含规律,非言语所能穷尽。
扁又何许人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我深知这道理,世间独一无二。
看到你在厅堂挂诗,令我深深敬佩。
想象厅堂满是书籍,箱箧衣物都堆满诗卷。
浩瀚三万卷,他过目不忘。
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源头,下笔如有神。
我曾记得你年少在东城,那时你还小。
仿佛听到你侍奉先父,江边的回忆。
我们已分别三十载,今日在此重逢。
你展示出各位的诗作,如瑰宝般光彩照人。
你家依水傍竹,亭台隐于幽深处。
在那里建起书房,读书成为日常。
你的爱好与众不同,可见你志向高远。
来年你将脱颖而出,成为群英之首,先贤秘籍的传承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博学多才的读书人形象,通过对其读书环境和习惯的细致描写,展示了主人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开篇即以"轮人扁"引出主角,展现其解经析义之能力,接着是对其阅读时神态的生动刻画,表现出一种超脱凡俗、与圣贤交通的境界。
齐侯询问其学说,主人公却守口如瓶,不肯轻易透露,这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珍视,也映射出当时社会对于知识的重视和保护。"扁也亦何人,所得乃至此"一句,既肯定了主人公的学识与地位,也流露出诗人对其身份的好奇和敬仰。
下片转而描绘主角在读书堂中的情景,"观君榜斯堂,令我端拜议"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书香门第的向往和尊重。接着,通过对三万卷书籍的记忆力和对文字的掌握力进行描写,展示了主人公超凡的学识与才华。
最后,诗人提及自己昔日在东城的经历,以及与主人公相逢时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时间流转中知识传承的珍贵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全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通过对读书人的描写,抒写了对学问的尊崇和个人的志趣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