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云凝不流,鸟声云内外
出处:《一线》
清 · 郑日奎
登高复临深,所欲尽奇态。
侧身苍翠中,试足鱼龙背。
两峰势欲合,万象全幽昧。
仅透一线光,顿失天地大。
日月无多照,欻忽异明晦。
纵横罗怪石,踯躅有余碍。
淙淙半空溜,直下曳潜濑。
湿云凝不流,鸟声云内外。
静觉雷雨蓄,幽疑鬼神会。
因想开劈初,五丁力稍懈。
一罅不及补,千古诧奇怪。
坐啸窈冥中,无言但称快。
异境岂恒遇,兹游矢以再。
长揖告山灵,呵护请相待。
侧身苍翠中,试足鱼龙背。
两峰势欲合,万象全幽昧。
仅透一线光,顿失天地大。
日月无多照,欻忽异明晦。
纵横罗怪石,踯躅有余碍。
淙淙半空溜,直下曳潜濑。
湿云凝不流,鸟声云内外。
静觉雷雨蓄,幽疑鬼神会。
因想开劈初,五丁力稍懈。
一罅不及补,千古诧奇怪。
坐啸窈冥中,无言但称快。
异境岂恒遇,兹游矢以再。
长揖告山灵,呵护请相待。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郑日奎的《一线》描绘了登山者在险峻峰峦间探索的奇妙体验。首句“登高复临深”,展现出诗人登高远望的壮志与决心,接下来的“侧身苍翠中,试足鱼龙背”描绘了山势的陡峭和环境的奇特,仿佛置身于龙脊般的山脊上。诗人通过“两峰势欲合,万象全幽昧”展现了峰峦重叠、景象晦暗的壮观景象,仅有一线天光照亮,形成强烈对比,突显出大自然的神秘与宏大。
“日月无多照,欻忽异明晦”进一步强调了光线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转。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怪石林立、流水潺潺的环境,以及鸟鸣回荡在云雾之间的宁静。诗人想象着山川的开辟历史,感叹五丁开山的艰辛,而“一罅不及补,千古诧奇怪”则寓言般地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惊叹。
最后,诗人沉浸在这样的奇异境界中,感到无比的欣喜,决定再次前来游览,并向山灵致意,希望得到山川的庇护。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