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也有人方寸事,本根深处自流芳
出处:《次韵应诚则次杨君贵来求乃父长卿墓铭》
宋 · 陈著
眼中宿草感怀长,听彻啼鹃送洛阳。
萍世生涯随日异,花崖门径尚风光。
心知父志能全我,文得家传早擅场。
天也有人方寸事,本根深处自流芳。
萍世生涯随日异,花崖门径尚风光。
心知父志能全我,文得家传早擅场。
天也有人方寸事,本根深处自流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宿草:旧事物,过去的记忆。啼鹃:杜鹃鸟,象征哀愁或离别。
洛阳:古都,这里可能指代故乡。
萍世: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花崖门径:美丽的景色,可能象征生活中的美好。
父志:父亲的期望或遗志。
家传:家族世代相传的技艺或知识。
擅场:擅长,技艺出众。
天也有人方寸事:暗示天意与人心的微妙关系。
本根深处:人的本质或根源。
流芳:流传美名,永垂不朽。
翻译
心中对旧事物充满感慨,倾听杜鹃鸟的哀鸣,仿佛在送别洛阳。漂泊不定的生活如同浮萍,每天都在变化,花崖的门径却依然美丽如昔。
内心明白父亲的志向是为了保全我,从家族传承中我早早掌握了技艺。
即使在天意难测的世界,人的内心深处自有其坚持和芬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所作,题目为《次韵应诚则次杨君贵来求乃父长卿墓铭》。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先人遗志和家族传统的敬仰。"眼中宿草感怀长"描绘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心中充满对故去亲人的怀念;"听彻啼鹃送洛阳"借杜鹃鸟的哀鸣,寓言人生的离别与哀愁;"萍世生涯随日异"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暗示世事变迁;"花崖门径尚风光"则寄托了对美好家园和过去的记忆。
诗人深感父亲的遗志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心知父志能全我"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激和对自我责任的认识;"文得家传早擅场"赞扬了家族的文化传承,表明自己在文学上早早崭露头角。最后两句"天也有人方寸事,本根深处自流芳",寓意即使在天地之间,个人的品德和家族的精神也会像根深蒂固的本源一样,长久地流传下去,体现了诗人对家族荣誉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对家族历史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