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倚槛看清澈,不敢洗耳山僧嗔
出处:《游天池院》
宋 · 唐庚
上方细路蟠如绾,下有晴川平似坂。
近水远山皆可人,跃踊来供搜句眼。
小池中有江湖春,孤洲便可呼白蘋。
团团倚槛看清澈,不敢洗耳山僧嗔。
近水远山皆可人,跃踊来供搜句眼。
小池中有江湖春,孤洲便可呼白蘋。
团团倚槛看清澈,不敢洗耳山僧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池院的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多样性和和谐性。首句“上方细路蟠如绾”,以蜿蜒曲折的山路起笔,形象地勾勒出山路的盘旋之美,如同女子发髻的精心编绾,既展示了山路的自然形态,也暗示了探索的乐趣和神秘感。
接着,“下有晴川平似坂”转而描绘下方开阔的景象,晴朗的河川平静得如同缓坡,给人以宁静与宽广的感受。这种对比手法,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近水远山皆可人,跃踊来供搜句眼”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水之美,近处的水、远处的山都充满生机,仿佛在为诗人提供灵感,激发创作的热情。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山水以生命,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小池中有江湖春,孤洲便可呼白蘋”则将视角转向一处小巧的池塘,池中春意盎然,孤洲上或许生长着白色的芦苇(白蘋),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最后,“团团倚槛看清澈,不敢洗耳山僧嗔”表达了诗人对池水清澈的欣赏之情,以及对环境的尊重。倚靠栏杆,细细品味池水的清澈,却因担心打扰到山中的僧侣而不敢轻易洗耳,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和谐共处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池院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珍惜,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