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醉眠难熟,多思梦辄惊
出处:《宿曹西畴宅大雨》
宋末元初 · 方回
竹树环斋馆,真宜听雨声。
不堪终夜急,似欲阻人行。
薄醉眠难熟,多思梦辄惊。
漏床正当面,移枕屡纵横。
不堪终夜急,似欲阻人行。
薄醉眠难熟,多思梦辄惊。
漏床正当面,移枕屡纵横。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竹树:竹子和树木。环:环绕。
斋馆:书房或静修的地方。
宜:适宜。
不堪:难以忍受。
终夜:整夜。
急:急促。
阻人行:妨碍行人的步伐。
薄醉:微醉。
眠难熟:难以入睡。
多思:思绪繁多。
辄惊:常常惊醒。
漏床:漏水的瓦顶。
当面:正对着。
移枕:移动枕头。
屡纵横:频繁地翻来覆去。
翻译
竹林围绕斋馆,真是适合聆听雨声。整夜的急雨难以忍受,仿佛想要阻拦行人的脚步。
微醉中难以熟睡,思绪太多,梦境常常被惊醒。
滴水的瓦漏正好在眼前,我频繁地移动枕头,辗转反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雨中的静谧夜景,诗人在竹树环绕的斋馆中聆听雨声,表现了对自然之声的欣赏与融入。"真宜听雨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然而,随着夜深人静,雨声逐渐变得急促,如同要阻挡行人的脚步,给人一种紧迫感。这种紧张感也反映在诗人的睡眠中,他虽然稍有醉意,但难以入睡,思绪万千,甚至梦中都受到惊扰。
最后两句"漏床正当面,移枕屡纵横"则形象地描述了夜半时分的滴答声和诗人在床上的翻来覆去,表现出内心的不安与焦躁。整首诗通过对雨声、睡眠状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大雨之夜复杂的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