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令不行乐,蹙破两眉头
出处:《又题郑店立春后一日》
宋 · 杨万里
石壁仍丛竹,江亭更小楼。
滩声清客梦,灯影动诗愁。
春日已虚过,元宵看又休。
谁令不行乐,蹙破两眉头。
滩声清客梦,灯影动诗愁。
春日已虚过,元宵看又休。
谁令不行乐,蹙破两眉头。
注释
石壁:坚固的石墙。仍:仍然。
丛竹:密集的竹林。
江亭:江边的小亭子。
更:更加。
小楼:小楼房。
滩声:江滩的流水声。
清:清脆。
客梦:游子的梦。
灯影:灯光的影子。
诗愁:诗人的忧愁。
春日:春天的日子。
虚过:空过,未充分利用。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看又休:即将来临却无法欣赏。
谁令:何人使得。
不行乐:不能享受快乐。
蹙破:皱起,紧锁。
两眉头:双眉。
翻译
石壁上长满了竹子,江边的小楼更加小巧玲珑。滩水的声音清脆,搅扰着游子的梦境;灯光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忧愁。
春天已经悄然流逝,元宵节又要来临,却无法尽情享受。
是谁让我不去寻欢作乐,紧锁眉头,满心愁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世界的交织图画。"石壁仍丛竹,江亭更小楼"两句勾勒出一处幽深的山水之境,竹林依旧环绕在古老的石壁旁,而江边的小亭似乎更显得小巧与宁静。
"滩声清客梦,灯影动诗愁"则透露出诗人在夜晚听着潺潺溪流之声入睡时的心境。这里的“客梦”暗示了诗人可能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而“灯影动诗愁”则表现出即便是在安静的夜晚,诗人的心中仍旧有着无尽的忧虑和思绪,这些情感在摇曳的灯光下更加深沉。
"春日已虚过,元宵看又休"两句表明春天已经过去,而到了元宵节(即元宵节,即上元节,又称为元宵夜、花灯夜,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分,诗人依旧选择了静坐观赏,心中或许有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谁令不行乐,蹙破两眉头"则是诗人自问自答的一种表达。这里的“谁令”可能是指外界的某种要求或者社会的期望,而“不行乐”则是诗人的真实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中,他难以真正地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反而眉头紧锁,显示出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挣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节和环境中的内心世界及其复杂的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