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旌不可望,应在彩毫中
出处:《高宗皇帝挽词 其十》
宋 · 洪刍
仙仗葳蕤去,行行浙水东。
稽山元禹穴,吴岫见尧宫。
帐殿凄寒露,笳城起暝风。
霓旌不可望,应在彩毫中。
稽山元禹穴,吴岫见尧宫。
帐殿凄寒露,笳城起暝风。
霓旌不可望,应在彩毫中。
鉴赏
这首挽词描绘了高宗皇帝离世后,其仪仗队离开时的肃穆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进中的队伍沿着浙水向东而去的情景。山川仿佛见证了历史的更迭,稽山与禹穴、吴岫与尧宫的并提,寓意深远,暗示着帝王的功业与历史的传承。
“仙仗葳蕤去”,开篇即以“仙仗”形容皇帝的仪仗,既显尊贵,又带有一丝超凡脱俗之感,预示着皇帝的离去如同仙人般神秘而庄严。“行行浙水东”,描述了仪仗队沿浙水向东行进的场景,浙水在此成为连接现实与历史的纽带,象征着皇帝的治国理念与业绩将随时间流淌,影响后世。
“稽山元禹穴,吴岫见尧宫”,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禹与尧的典故,暗喻皇帝的英明与德政,如同古代圣君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福祉。稽山与禹穴、吴岫与尧宫的并置,不仅增加了诗句的历史厚重感,也表达了对皇帝功德的敬仰与怀念。
“帐殿凄寒露,笳城起暝风”,这两句描绘了皇帝离世后的凄凉景象。帐殿被寒露覆盖,笳城在暮色中响起悲凉的风声,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又庄重的氛围,表达了人们对皇帝逝世的深切哀悼之情。
“霓旌不可望,应在彩毫中”,最后两句以“霓旌”象征皇帝的荣光与辉煌,虽然现在无法再见到皇帝的仪仗,但他的精神与功绩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如同“彩毫”中所记载的历史一样,永不磨灭。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对皇帝离世后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巧妙融合,表达了对皇帝的崇高敬意与深切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传承与国家未来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