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移之著何处,恐碍天下行人路
出处:《东阿后歌》
清 · 程鸿诏
南去见山自此始,南来见山自此止。
出山入山皆艰难,连朝山色愁中看。
我欲移之著何处,恐碍天下行人路。
愚心惟祝在山泉,绕山飞流成长川。
一苇可航一帆送,轻舟竟渡免尘閧。
东阿况亦吾宗邦,千年虽久安能忘。
八斗才高今不见,一心捧日山难限。
昊天自昔鉴孤忠,峰峦倏忽移愚公。
崎岖化尽得平易,辙端蜿蜒痕在地。
从此大道无偏颇,青山回首梦中多。
出山入山皆艰难,连朝山色愁中看。
我欲移之著何处,恐碍天下行人路。
愚心惟祝在山泉,绕山飞流成长川。
一苇可航一帆送,轻舟竟渡免尘閧。
东阿况亦吾宗邦,千年虽久安能忘。
八斗才高今不见,一心捧日山难限。
昊天自昔鉴孤忠,峰峦倏忽移愚公。
崎岖化尽得平易,辙端蜿蜒痕在地。
从此大道无偏颇,青山回首梦中多。
鉴赏
这首清代程鸿诏的《东阿后歌》以山水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东阿的深深眷恋和对才华横溢先贤的追思。首句“南去见山自此始,南来见山自此止”描绘了东阿四周山势的起止,暗示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依恋。接下来,“出山入山皆艰难,连朝山色愁中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以及在忧虑中欣赏山色的心情。
“我欲移之著何处,恐碍天下行人路”体现了诗人的谦逊与责任感,他不愿独占美景,担心妨碍他人。诗人希望山川之美能化为“在山泉”、“长川”,寓意其精神永续流传。“一苇可航一帆送,轻舟竟渡免尘閧”则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摆脱尘世纷扰的愿望。
“东阿况亦吾宗邦,千年虽久安能忘”表达了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即使岁月流转,也难以忘怀。诗人接着缅怀当地才子,“八斗才高今不见,一心捧日山难限”,感叹人才的流失,但山川依旧见证着他们的忠诚。
最后,“昊天自昔鉴孤忠,峰峦倏忽移愚公”运用神话典故,表达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面临困难,也要像愚公移山般改造环境,使之变得平坦。“崎岖化尽得平易,辙端蜿蜒痕在地”象征着诗人期待的社会公平与和谐。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山水寓言,既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又寄寓了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