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三山上,托慕九霄中
欢娱人事尽,情性犹未充。
锐意三山上,托慕九霄中。
既表祈年观,复立望仙宫。
宁为心好道,直由意无穷。
曰余知止足,是愿不须丰。
遇可淹留处,便欲息微躬。
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
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所累非物外,为念在玄空。
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都令人径绝,惟使云路通。
一举凌倒景,无事适华嵩。
寄言赏心客,岁暮尔来同。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沈约的作品,名为《游沈道士馆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他对心灵寄托与超脱尘世的向往。
开篇“秦皇御宇宙,汉帝恢武功”两句,通过历史的宏大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帝王统治天下的壮观场景和强盛国力的赞美。紧接着,“欢娱人事尽,情性犹未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享乐已经体验过,但内心的情感世界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
“锐意三山上,托慕九霄中”两句,则描绘出诗人攀登高山之巅,企图超越尘世达至神秘天界的心境。接着,“既表祈年观,复立望仙宫”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这种追求。
“宁为心好道,直由意无穷”则是诗人对于追求精神世界的坚持和执着,认为只要内心有所向往,就不在乎外界的富足与否。下文“曰余知止足,是愿不须丰”表达了诗人的满足感,即便是不需要过多的物质享受,只要心灵得到满足即可。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等句子,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诗人游览时所见之景象,以及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所累非物外,为念在玄空”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认为自己的烦恼不在于外部的物质世界,而是来源于内心深处对玄妙宇宙的思考。紧随其后的“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都令人径绝,惟使云路通”则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以及他们共同追求超脱世俗,与天地精神相通。
最后,“一举凌倒景,无事适华嵩。寄言赏心客,岁暮尔来同”几句,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邀请和期望,在年末之时,一起享受心灵的满足与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沈约精湛的笔法和深厚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