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初凿新得雨,一部鼓吹从何来
出处:《家池雨中二首 其一》
宋 · 晁补之
小池初凿新得雨,一部鼓吹从何来。
有蟾正碧乱草色,时出汩没西南隈。
井干跳梁百不少,洞庭鱼龙何有哉。
能歌得胜莫入月,凉夜与尔俱忘回。
有蟾正碧乱草色,时出汩没西南隈。
井干跳梁百不少,洞庭鱼龙何有哉。
能歌得胜莫入月,凉夜与尔俱忘回。
注释
初凿:新开凿。鼓吹:乐队演奏。
蟾:指月亮或月中的蟾蜍。
汩没:潜入水中。
井干:井边的栏杆。
洞庭鱼龙:比喻湖中的生物。
得胜:胜利的歌声。
凉夜:清凉的夜晚。
翻译
新开凿的小池刚逢雨后,欢快的乐曲是从哪里传来的呢?明亮的蟾蜍映照着碧绿的草地,时而在草丛中忽隐忽现,向着西南角游动。
井栏上的青蛙跳跃不止,数量众多,洞庭湖中的鱼龙又在哪里呢?
能唱出胜利之歌的,不要在月夜进入,让我们在这清凉之夜忘记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晁补之在自家池塘雨后的新发现和感受。"小池初凿新得雨"写出了池塘刚刚开凿,恰逢雨水滋润的场景,显得生机勃勃。"一部鼓吹从何来"运用比喻,暗示池塘中的蛙鸣如同乐曲般悦耳,引发诗人的好奇。
"有蟾正碧乱草色"描绘了池塘中碧绿的环境,以及月光映照下草丛的动态,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时出汩没西南隈"进一步描绘了蛙类在水边跳跃的情景,形象生动。
"井干跳梁百不少"可能是指井栏边的青蛙众多,活跃异常。"洞庭鱼龙何有哉"则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池塘生物的想象,将池塘与洞庭湖的传说相联系,增加了诗意。
最后两句"能歌得胜莫入月,凉夜与尔俱忘回",诗人邀请月亮下的蛙声共度清凉之夜,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沉醉,也表达了他对蛙鸣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池雨后景色的独特感受,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