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摘花花莫嗔,好花颜色如美人
出处:《赋得艳阳桃李节》
明 · 谢与思
艳阳桃李节,桃李竞春风。
芳菲各自媚,窈窕在墙东。
东家女儿年二八,眼爱芳菲向人发。
新妆巧抹不解羞,摘得好花插云发。
美人摘花花莫嗔,好花颜色如美人。
能共美人好颜色,何如枝上虚经春。
君不见暮春天春风恶,昔为春风开,今为春风落。
春风一夜吹参差,千红万紫踏成泥。
树老尚有开花日,花落再无还树时。
芳菲各自媚,窈窕在墙东。
东家女儿年二八,眼爱芳菲向人发。
新妆巧抹不解羞,摘得好花插云发。
美人摘花花莫嗔,好花颜色如美人。
能共美人好颜色,何如枝上虚经春。
君不见暮春天春风恶,昔为春风开,今为春风落。
春风一夜吹参差,千红万紫踏成泥。
树老尚有开花日,花落再无还树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艳阳时节,桃李争春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诗人通过对比和拟人的手法,赋予花朵以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息。
首句“艳阳桃李节,桃李竞春风”点明了时节与主题,桃李在春风中竞相开放,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芳菲各自媚,窈窕在墙东”则进一步描绘了花朵的美丽与姿态,各自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她对花的热爱与欣赏,通过“东家女儿年二八,眼爱芳菲向人发”这一句表现得淋漓尽致。女子的新妆虽巧,却未掩饰其对花的喜爱之情,她摘下花朵,将其插于发间,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爱美之心,也暗示了花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美人摘花花莫嗔,好花颜色如美人。能共美人好颜色,何如枝上虚经春。”这几句话巧妙地将花与人进行了类比,强调了花与人之间相互映衬的美好关系。花因美的颜色而受到赞美,如同美人一样被欣赏;同时,花与美人共同构成了春日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他通过“君不见暮春天春风恶,昔为春风开,今为春风落”这一转折,引出了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春风虽善,却无法阻止花朵从盛开到凋零的过程,正如人生中的美好事物总有消逝的一天。
最后,“一夜吹参差,千红万紫踏成泥。树老尚有开花日,花落再无还树时。”这两句诗以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自然循环的深刻思考。即使树木年复一年地开花,但花朵一旦凋落,便再也无法回到枝头,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