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别师门,十日留函丈
出处:《发衡州后怀使君刘先生》
宋 · 赵蕃
四年别师门,十日留函丈。
所问与所知,安得回赐放。
孰为驱之去,兹行定焉往。
倦马苦陂陀,白鸥思渺莽。
所问与所知,安得回赐放。
孰为驱之去,兹行定焉往。
倦马苦陂陀,白鸥思渺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四年:四年的光阴。别:离开。
师门:老师门下。
函丈:大师的居所。
所问:所学的问题。
所知:所掌握的知识。
回赐:回报或回应。
放:释放,这里指得到回应。
孰:谁。
驱之去:驱使离开。
兹行:这次行程。
定焉往:确定要去的地方。
倦马:疲惫的马。
苦陂陀:辛苦于崎岖不平的道路。
白鸥:象征自由的白鸥。
思渺莽:思绪向往着辽阔无垠。
翻译
离别师门已四年,十天滞留大师旁。所学所知问师恩,何时能得回应偿。
何人驱使我离去,此行目标又何方。
疲马疲惫于崎岖,白鸥心向广阔无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发衡州后怀使君刘先生》。诗中表达了诗人离开师门四年后,又在函丈之地逗留了十天,对老师的深深怀念和请教后的感激之情。他询问与学习的内容,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回应和指导。诗人反思自己的行程,不确定下一步将去哪里,内心充满迷茫。疲惫的马匹在艰难的路途上挣扎,而他自己则像一只渴望自由的白鸥,思绪飘向远方。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师恩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