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
出处:《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
唐 · 无可
陇城秋月满,太守待停歌。
与鹤来松杪,开烟出海波。
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
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
与鹤来松杪,开烟出海波。
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
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陇城:地名,代指某个富有诗意的地方。太守:古代官职名称,这里指地方长官。
停歌:停止唱歌,暗示夜深或赏月时的静谧。
鹤:象征高洁或仙气的鸟。
松杪:松树的顶端,形容高处或远离尘嚣之处。
开烟:驱散雾气,形容月光穿透云雾的情景。
海波:海面上的波浪,此处借以描绘广阔的景象。
气笼:月色如雾般弥漫。
星欲尽:月亮光芒强烈,使得星星显得不那么明亮。
光满:月光明亮充盈。
露初多:夜晚开始,露水逐渐增多。
山僧:住在山中的僧侣,常指修行之人。
高明:此处指言辞或评价的高超和精妙。
不可过:无以复加,表示极高的程度。
翻译
陇城秋天的月色洒满大地,太守等候着歌声暂停。仙鹤伴随着他来到松树梢,海上的雾气散去露出波光粼粼。
月色浓郁似乎要笼罩星辰,初升的露水在月光下更显繁多。
如果让山中的僧人来描述此景,那他的赞美之词必定无比高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之夜的画面,诗人在陇州与友人共赏明月。"陇城秋月满"一句直接带入了季节和环境,将读者置于一个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中。接下来的"太守待停歌",表达了一种等待,一种期待,或许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与鹤来松杪"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鹤伴随而至的情景,而"开烟出海波"则让人联想到诗人所处之地,可能靠近海边,月光下的波涛似乎在烟雾中缓缓展开。这里的"烟"可能并非实指,而是月光下的迷离感。
"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一句则描绘了一个壮观而又细腻的夜空景象,星辰在月光的照耀下似乎要隐去,而露珠在清晨的微光中晶莹剔透。
最后两句"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表达,或许诗人想借由山中僧人之口,传递一种对月亮的赞美与哲思,而"高明不可过"则象征着一种境界,一种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深远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生命和存在的一种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