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食拒嗟来,渴饮避贪泉
出处:《咏怀三十四首》
明 · 王廷陈
里中有一士,栖栖蓬户间。
动依高士迹,居诵先民言。
盎中无斗储,桁上衣无完。
藜藿并日得,纩絮岂禦寒。
伏腊祀每废,妻子颜苦艰。
常恐志节亏,不屑亲知怜。
入门四壁立,顾之绝愁叹。
饥食拒嗟来,渴饮避贪泉。
一箪恒晏如,回也称大贤。
动依高士迹,居诵先民言。
盎中无斗储,桁上衣无完。
藜藿并日得,纩絮岂禦寒。
伏腊祀每废,妻子颜苦艰。
常恐志节亏,不屑亲知怜。
入门四壁立,顾之绝愁叹。
饥食拒嗟来,渴饮避贪泉。
一箪恒晏如,回也称大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境遇,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述这位士人简陋的住所、匮乏的食物和衣物、以及他坚守的道德原则,展现了隐士生活的艰辛与清贫。然而,尽管物质条件极其有限,这位士人却坚持不接受施舍,拒绝饮用贪泉,保持了高尚的品德。他每日以简陋的食物为食,却自得其乐,甚至被比作孔子门下弟子颜回,称其为“大贤”。这种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道德品质的重视。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状态的同情,更是对其高尚情操的赞美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