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拥黄紬,势作蚯蚓蛰
雄姿逼龙虎,风雨坐嶪岌。
黄堂烂绣筵,春瓮融玉汁。
银台三见跋,醉眼梦欲入。
公张两瞳电,照我毛发立。
平明郭西门,钟鼓仍盛集。
我方拥黄紬,势作蚯蚓蛰。
乃知千里姿,追趁何翅十。
春溪葡萄碧,饮渴谁当吸。
愿君苦留客,堕翠应可拾。
未用奏伊凉,舞红催玉粒。
注释
金作骨:以黄金铸成骨骼,形容孙公的豪迈气质。无燥湿:不畏潮湿,暗示孙公的坚韧。
雄姿逼龙虎:威猛的姿态如同龙虎般震慑人心。
风雨坐嶪岌:在风雨中仍稳如山岳。
黄堂:华丽的厅堂。
春瓮:春天酿的酒坛。
银台:指官署或书房。
跋:文书、书画的题跋。
醉眼:饮酒后的模糊视线。
瞳电:形容眼神犀利如电。
平明:黎明。
郭西门:城郭的西门。
势作蚯蚓蛰:形容沉睡的状态。
追趁:追赶追逐。
春溪葡萄碧:春天溪水颜色翠绿如葡萄。
堕翠:指美酒滴落的翠绿色泽。
伊凉:古代的乐曲名。
舞红:舞动的红色衣袖。
玉粒:美酒滴滴。
翻译
孙公以黄金铸就骨骼,为何不惧湿热。他的威猛如同龙虎逼人,风雨中依然屹立不倒。
华丽的厅堂铺满锦绣,春酒如玉液般温润。
我在银台上多次见过他的跋文,醉眼中仿佛能进入梦境。
公的眼眸如电,照亮我,使我寒毛直竖。
黎明时分,郭西门外钟鼓声依旧热闹。
那时我正裹着黄绸,像冬眠的蚯蚓般沉睡。
这才明白,他的风采千里难寻,追赶他的人何止十个。
春溪水色如葡萄般碧绿,口渴时又有谁能品尝。
但愿您能长久留住客人,美酒落下的翠色或许值得珍藏。
无需演奏悲凉乐曲,舞动的红袖也能催出美酒滴滴晶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毛滂所作,名为《昨夜陪诸公饮今尚委顿未能起坐闻孙守出送陈祠部供帐溪上见招不果往戏作小诗寄之》。诗中充满了对朋友深情厚谊的表达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首句“孙公金作骨,何独无燥湿。”通过比喻孙公如同黄金铸造的坚实骨骼,形容其坚韧不拔的品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钦佩之情。接下来的“雄姿逼龙虎,风雨坐嶪岌。”则是进一步描绘孙公的英俊气质,如同雄狮一般,即便是在狂风暴雨中,也能保持其不屈不挠的高傲姿态。
诗中的“黄堂烂绣筵,春瓮融玉汁。”生动地描绘了一场欢聚宴饮的情景。黄堂可能是指某座豪华建筑,而“烂绣筵”则是对那里的装饰进行了细腻的描述,显示出一种富贵与奢侈。而“春瓮融玉汁”则形容酒如同春水一般清冽甘美,如玉石般纯净。
“银台三见跋,醉眼梦欲入。”表达了诗人在宴会中沉浸于欢乐与美酒之中的状态,那种醉意朦胧中似乎能看到幻象,仿佛即将进入一个梦境。
紧接着的“公张两瞳电,照我毛发立。”则是对孙公目光如电的形容,其光芒能够直射而来,让诗人的头发都为之一震。这里既强调了孙公的英俊,也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赞赏。
“平明郭西门,钟鼓仍盛集。”描绘了一种热闹非凡的场面,可能是在某个节日或庆典中,人们聚集在一起,钟声与鼓声交织,气氛活跃而热烈。
诗人接着写道:“我方拥黄紬,势作蚯蚓蛰。”这里“黄紬”可能是指某种黄色的服饰或装束,而“势作蚯蚓蛰”则是在形容诗人的举止如同蚯蚓一般柔和而不失威仪。
最后,“乃知千里姿,追趁何翅十。”表达了对孙公超凡脱俗的赞美,其气质宛若千里之外,难以捉摸,仿佛有着追赶天上的神鸟一般的英姿。
“春溪葡萄碧,饮渴谁当吸。”则是在描绘一幅自然风光图,春日溪流清澈,葡萄如碧玉般鲜美,令人生津。
诗末尾两句,“愿君苦留客,堕翠应可拾。未用奏伊凉,舞红催玉粒。”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与挽留之情,以及希望能够共同享受那份清凉和美好,不必急于离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生动的自然描写以及对友情的深切赞美,展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