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湿梅多雨,潭蒸竹起烟
出处:《永嘉作》
唐 · 张子容
拙宦从江左,投荒更海边。
山将孤屿近,水共恶溪连。
地湿梅多雨,潭蒸竹起烟。
未应悲晚发,炎瘴苦华年。
山将孤屿近,水共恶溪连。
地湿梅多雨,潭蒸竹起烟。
未应悲晚发,炎瘴苦华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拙宦:指在官场上表现不佳或不得志。江左: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江南。
投荒:被贬谪到荒僻的地方。
海边:指偏远的沿海地区。
山将:山势仿佛。
孤屿:孤立的小岛。
水共:水流与……一起。
恶溪:名声恶劣的溪流,暗示环境恶劣。
地湿:土地湿度大,气候湿润。
梅多雨:梅花常伴随雨水出现,形容此地多雨。
潭蒸:潭水蒸腾,形容水汽旺盛。
竹起烟:竹林中升起烟雾,形容湿气重且环境朦胧。
未应:不应,不应该。
悲晚发:为自己晚年才遭贬谪而感到悲伤。
炎瘴:指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炎热潮湿、易于引发疾病的气候环境。
苦华年:痛苦地度过宝贵的青春年华,意指虚度光阴。
翻译
我在仕途上不顺,从江南左迁至偏远的海边。山势仿佛与孤岛相接,水流又与那恶名昭彰的溪流相连。
此地湿气重,梅花常伴雨水;潭水蒸腾,竹林升腾起烟雾。
不应为晚年遭贬而悲伤,只因炎热潮湿的环境实在让我虚度华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异乡的凄凉生活和心境。开篇“拙宦从江左,投荒更海边”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流落于遥远之地的情怀。“山将孤屿近,水共恶溪连”写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荒凉与隔绝。接着,“地湿梅多雨,潭蒸竹起烟”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但这种描绘并不美丽,而是增添了一份凄凉。
“未应悲晚发,炎瘴苦华年”这一句,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易逝、身世疾苦的感慨。这里面的“晚发”可能暗指人生的不如意,或是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而“炎瘴苦华年”则直接点出了生活中的困顿和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叹,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凄凉与悲哀。这种情怀与表达方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颇为常见,体现了一种士大夫阶层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