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秋声供痛快,隔窗风里有芭蕉
出处:《讯黄乙山于寿宁寺 其一》
宋 · 黄敏求
客中听雨况僧寮,尽日无人访寂寥。
一枕秋声供痛快,隔窗风里有芭蕉。
一枕秋声供痛快,隔窗风里有芭蕉。
注释
客中:旅居他乡。僧寮:僧人的住所。
尽日:整天。
无人访:没有访客。
寂寥:寂静、空旷。
一枕:枕着。
秋声:秋天的风雨声。
痛快:畅快、舒缓。
隔窗:隔着窗户。
芭蕉:一种热带植物,叶子大而宽,常在诗词中象征孤独或思乡。
翻译
在旅居之处听到雨声,身处僧舍更显孤寂,整天都没有人来探访,倍感落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僧侣住所(僧寮)时的独特感受。在客居他乡的寂寞时刻,雨声成为唯一的陪伴。"客中听雨况僧寮",诗人以孤独的旅人身份,沉浸于雨声中,更显其心境的落寞。"尽日无人访寂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外界的隔离,无人来访,只有雨声和寂静相伴。
然而,这寂静之中,诗人却找到了某种痛快。"一枕秋声供痛快",他将雨声视为一种心灵上的慰藉,甚至感到畅快。最后,"隔窗风里有芭蕉",诗人通过窗外芭蕉在风雨中的摇曳,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示着生活的无常和自然的韵律,使得这寂寞的时光并非全然沉闷。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客居僧寮的孤寂心情,同时也寓含了对自然之声的欣赏和对生活哲理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