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翳忽腾气,浮阳惨无晖
出处:《登秦岭半岩遇雨》
唐 · 钱起
屏翳忽腾气,浮阳惨无晖。
千峰挂飞雨,百尺摇翠微。
震电闪云径,奔流翻石矶。
倚岩假松盖,临水羡荷衣。
不得采苓去,空思乘月归。
且怜东皋上,水色侵荆扉。
千峰挂飞雨,百尺摇翠微。
震电闪云径,奔流翻石矶。
倚岩假松盖,临水羡荷衣。
不得采苓去,空思乘月归。
且怜东皋上,水色侵荆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屏翳:阴霾。腾气:升起。
浮阳:阳光。
惨无晖:凄惨无光。
千峰:众多山峰。
挂飞雨:挂着飞舞的雨滴。
百尺:极高处。
翠微:青翠的山色。
震电:雷电。
闪云径:在云间闪烁。
奔流:激流。
翻石矶:冲击石岸。
倚岩:靠着岩石。
假松盖:借住松树的遮蔽。
临水:面对水面。
羡荷衣:羡慕荷花的衣裳。
采苓:采摘茯苓。
乘月归:乘月而归。
东皋:东边的田野。
水色侵荆扉:水色浸润着柴门。
翻译
阴霾突然升起,阳光凄惨无光。千座山峰挂着飞雨,高处的翠绿随风摇曳。
雷电在云间闪烁,激流冲击着石岸。
靠着岩石借住松树的遮蔽,望着水面羡慕荷花的衣裳。
无法采摘茯苓离去,只能空想乘月而归。
更爱东边的田野,水色浸润着柴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秦岭山中遭遇风雨的景象。开篇“屏翳忽腾气,浮阳惨无晖”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勾勒出阴霾天气和山势雄伟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紧迫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千峰挂飞雨,百尺摇翠微”进一步渲染了山中风雨交加的壮丽景象。这里“千峰”、“百尺”则是对山势高耸和林木茂密的夸张描写,而“挂飞雨”、“摇翠微”则生动表现了雨水与树叶间的动态关系,增添了一份生机。
第三句“震电闪云径,奔流翻石矶”,则通过对雷鸣、闪电和急流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与激烈情景。诗人在这强烈的自然现象面前,不禁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倚岩假松盖,临水羡荷衣”两句,诗人转而描绘自己借着山石和树木避雨,同时又对水中的荷花生出羡慕之情。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然而,“不得采苓去,空思乘月归”两句,又转而表达了诗人因为雨阻不能继续前行,只能在心中想象着乘着明月返回的寂寞和无奈。这里“采苓”可能是指采集草药或其他野生植物,而“不得去”则是因雨不能如愿。
最后,“且怜东皋上,水色侵荆扉”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被雨水浸泡的东皋(坡地)产生的怜悯之情。这里“水色侵荆扉”形象地描绘出了雨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情感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风雨山川的抒情,展现了一种超越常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