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渡古徐州,淮阳下接流
出处:《南还途次感怀》
明 · 李孙宸
河渡古徐州,淮阳下接流。
宣房筑何日,瓠子决堪忧。
漕使道傍议,冬官传舍谋。
百万东南粟,将无虑咽喉。
宣房筑何日,瓠子决堪忧。
漕使道傍议,冬官传舍谋。
百万东南粟,将无虑咽喉。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的《南还途次感怀》系列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南归途中对历史遗迹和民生疾苦的感慨。
首句“河渡古徐州”,点明地点,徐州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接着“淮阳下接流”进一步描绘出徐州的地理位置,淮河与河流交汇之处,水运发达,交通便利。
“宣房筑何日,瓠子决堪忧”两句,借古喻今,宣房和瓠子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治水工程,这里暗指治理水患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水利设施不足的担忧。
“漕使道傍议,冬官传舍谋”描绘了官员们在道路旁商讨如何解决水患问题的情景,体现了政府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努力。
最后,“百万东南粟,将无虑咽喉”一句,以粮食为喻,表达了对粮食运输安全的关切,以及对保障粮食供应通道畅通的忧虑。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