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关六年别,一字寄不早
出处:《奉酬杨达甫见赠》
宋 · 陈渊
春风不世情,暖入闲门草。
君诗其似之,披拂逮枯槁。
平生金石友,岁晚迹如扫。
一见杨夫子,胸腹便倾倒。
间关六年别,一字寄不早。
忽蒙锦绣赠,光彩照龙藻。
嗟我独何人,揖我谓我好。
无乃嗜好偏,收拾到羊枣。
从来诗人穷,君亦行此道。
我欲从君游,山林不知老。
君诗其似之,披拂逮枯槁。
平生金石友,岁晚迹如扫。
一见杨夫子,胸腹便倾倒。
间关六年别,一字寄不早。
忽蒙锦绣赠,光彩照龙藻。
嗟我独何人,揖我谓我好。
无乃嗜好偏,收拾到羊枣。
从来诗人穷,君亦行此道。
我欲从君游,山林不知老。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陈渊所作,名为《奉酬杨达甫见赠》。诗中以春风为喻,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杨达甫之间的深厚情谊。春风温暖地吹入闲静的门户,正如杨达甫的诗作给人以温暖和慰藉。诗中的“披拂逮枯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作品能够触及人心深处,如同春风拂过枯萎的草木,带来生机。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与杨达甫的友情如同金石般坚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友谊似乎被岁月抹去了一些痕迹。然而,当两人重逢时,杨达甫的一字一句都让诗人感到无比亲近和倾倒。他们分别六年之久,杨达甫却在最后时刻赠予诗人一份珍贵的礼物——锦书,其光芒甚至照亮了龙藻,显示出这份礼物的珍贵和诗人内心的感动。
诗人感慨自己虽平凡,却受到如此厚待,不禁自问是否因为自己的嗜好偏重于某些事物,如对羊枣的喜爱,才使得杨达甫愿意给予这样的礼物。诗人认为,作为诗人,往往在生活困顿之时仍坚持创作,而杨达甫的行为正体现了这一点。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追随杨达甫的脚步,与他一同在山林中游历,不畏年华老去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春风、金石、羊枣等意象,以及诗人与杨达甫之间深厚而真挚的友情,展现了友情的力量和文学的魅力,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