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不到津头二三日,谁知江水涨天墟全文

不到津头二三日,谁知江水涨天墟

宋 · 苏轼
朝阳岩前不结庐,下眺江水百步馀。
春泉溅溅出乳窦,青沙白石半洿途。
不到津头二三日,谁知江水涨天墟
遥望横流不敢济,岩口正有人罾鱼。

注释

朝阳岩:一块突出的岩石。
庐:房屋。
眺:远望。
江水:河流。
馀:剩余,此处指距离。
春泉:春天的泉水。
乳窦:像乳汁般流出的山泉。
洿途:泥泞的道路。
津头:渡口。
涨天墟:水位上涨到接近天空。
横流:横向流动的水流。
济:渡过。
罾鱼:用网捕鱼。

翻译

在朝阳岩前我不建房舍,向下远眺江水仅百步之遥。
春天的泉水潺潺涌出,从岩缝中溢出,清澈见底,青色的沙石间夹杂着白色石头,道路时而泥泞。
若非来到渡口两三天,怎知江水已上涨到几乎与天空相接。
远远望去,水流汹涌,我却不敢涉水过河,因为岩口处有人正在用网捕鱼。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观大水望朝阳岩作》。从内容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朝阳岩前所见的景象,以及他对江水变化的一种思考。

“朝阳岩前不结庐”,表明作者并未在朝阳岩前建造房屋,而是直接观赏着眼前的景色。“下眺江水百步馀”,则描绘了从高处往下看,江水就在脚下的景象,“百步馀”形容距离之近。

“春泉溅溅出乳窦”,这里用到了拟声词“溅溅”来形容清澈的泉水在石缝中涌出的声音。春天水量丰沛,泉水从石洞中流出,形成了如同乳汁般的美丽景致。

“青沙白石半洿途”,这句话生动地描绘出了河岸两侧,青色的细沙与白色的石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条被水浸泡过的路。这里的“洿”字形容道路湿润不平的情状。

“不到津头二三日,谁知江水涨天墟”,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赞叹和敬畏。在短短几日内,江水竟然能从不足以涉足的小溪变成汹涌澎湃的大河,这种变化让人难以预料。

“遥望横流不敢济”,面对如此壮观又危险的景象,即便是勇士也只能远远地观看,不敢贸然渡河。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不可预测力量的一种敬畏之心。

最后,“岩口正有人罾鱼”,即使在江水汹涌的情况下,岩石边仍有渔夫在捕捞着他们的生计。这一幕不仅展示了人类与大自然共存的情景,也反映出生活的继续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朝阳岩前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江水变迁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苏轼观察自然、思考人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