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瑞在人,小物未为贵
飞走动植中,往往有常类。
凡与常类殊,疑类复疑异。
缙云开国公,来摄飞挽事。
乘闲携家人,纵步至台治。
三杯晚酣风,一笑春盎地。
夜阑堂左楹,蒸出芝茁蒂。
人不惯见芝,疑信初异议。
诏除九天来,邮传三日至。
笑开芝函看,默与芝事契。
始摄今即真,虽疑亦云瑞。
那知瑞在人,小物未为贵。
我公胸次宽,始与天地似。
所临和气俱,万汇一一遂。
江湖淮浙闽,两稻多不穟。
广东十四州,乐国逢稔岁。
䆉稏万里黄,厥瑞吾骇视。
煌煌楹上芝,兹特瑞之细。
贻书彭元忠,好作瑞芝记。
拼音版原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瑞芝堂》,通过对瑞芝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盛世祥瑞的感慨。诗的前几句描述了宇宙生成的宏大景象,以及万物生长的规律性,然后引出瑞芝的出现,象征着吉祥和非凡。诗人以缙云开国公的视角,描绘了他在闲暇时与家人一同欣赏瑞芝的场景,体现了其平易近人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三杯晚酣风,一笑春盎地",通过饮酒欢笑,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夜阑堂左楹,蒸出芝茁蒂",形象地写出瑞芝在深夜悄然生长的情景,引发人们的惊叹和疑惑。"诏除九天来,邮传三日至",暗示瑞芝的出现受到了朝廷的重视,被视为祥瑞。
"始摄今即真,虽疑亦云瑞",表达了对瑞芝真实性的肯定,即使有人怀疑,也认为它是吉祥的象征。诗人进一步强调,瑞在于人心,而非仅仅在于瑞芝这样的小事。"我公胸次宽,始与天地似",赞美了主人的胸怀宽广,如同天地一般包容万物。
最后,诗人将瑞芝与各地丰收的景象相联系,如"两稻多不穟"、"乐国逢稔岁",以及"煌煌楹上芝",都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福祉。诗人邀请彭元忠记录下这一瑞象,留下了这段美好的记忆。
整首诗语言流畅,寓言深刻,既描绘了瑞芝的神奇,又寓含了对社会和谐、丰收的期盼,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