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
出处:《诗三百三首 其二十》
唐 · 寒山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注释
欲得:渴望得到。安身处:安宁的居所。
寒山:寒冷的山林。
可长保:可以长久保持。
微风:轻柔的风。
幽松:深山里的松树。
声逾好:声音更加悦耳。
斑白人:白发苍苍的人。
喃喃:低声。
黄老:黄老之学,古代的一种哲学流派。
十年:十年时间。
归不得:无法返回。
来时道:来时的道路。
翻译
渴望找到一个安宁的居所,寒冷的山林可以长久保持宁静。微风轻轻吹过深山里的松树,靠近聆听,那声音更加悦耳。
山脚下有个白发苍苍的人,低声诵读着黄老之学的典籍。
我已经在外漂泊了十年,却无法返回,连来时的道路都已忘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向往在偏远的冷清之地寻求内心平静的意境。"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寻找精神避风港的强烈愿望。"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则是对这种清净环境中自然声音之美的赞叹。
下半首"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描绘了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正在静静地研读道家经典《黄帝内经》的场景。这里的“斑白”形象强化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沉淀的意象,而“喃喃读黄老”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表达了一种长久离别和对往昔记忆的淡忘。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无情的一种感慨,也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羁绊的彻底放弃,以及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深远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隐逸生活的理想图景,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