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出处:《和峡州冯使君题所居》
唐 · 吴融
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晓岫近排吟阁冷,夜江遥响寝堂虚。
唯怀避地逃多难,不羡朝天卧直庐。
记得街西邻舍否,投荒南去五千馀。
晓岫近排吟阁冷,夜江遥响寝堂虚。
唯怀避地逃多难,不羡朝天卧直庐。
记得街西邻舍否,投荒南去五千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三年:指时间长久,这里是形容努力的过程。拔薤:比喻辛苦劳作,薤是一种难以清除的野草,这里象征着艰难的工作。
仁政:仁爱的政治措施,有利于民众的政策。
诛茅:割草建屋,指建造简陋的居所。
晓岫:拂晓时的山峰。
排:此处指山峰仿佛排列开来。
吟阁:诗人吟诗的楼阁。
夜江:夜晚的江面。
寝堂:休息的房间,这里指诗人的住处。
唯怀:心中只有。
避地:逃避乱世,寻找安身之地。
逃多难:避开众多的灾难和困难。
不羡:不羡慕。
朝天:朝见天子,指在朝廷做官。
卧直庐:在值宿的地方休息,代指在朝为官的生活。
记得:是否还记得。
街西:街道西侧。
邻舍:邻居的住所。
投荒:被流放到荒远之地。
南去:向南而去。
五千馀:五千多里,形容路途遥远。
翻译
历经三年艰辛终成仁政之基,一日之间又筑草屋以安家室。清晨时分,山峦靠近排列使吟诗楼阁更显清冷;夜晚,远处江水声遥响衬托得寝堂更加空旷。
只愿心怀避世以逃离诸多苦难,无心羡慕朝堂之上安逸的生活。
可还记得街巷西边的邻家?我已远赴南方边疆,行程超过五千余里。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担任峡州刺史期间,体恤民情、施行仁政的景象。"三年拔薤成仁政"表明在短时间内就能深得民心;而"一日诛茅葺所居"则反映了其果断处理不公不义之事的决心与能力。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官员的高效与公正。
接下来的"晓岫近排吟阁冷,夜江遥响寝堂虚"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峡州居所内外的环境。山岫清幽,古阁寂静;而夜晚时分,远处江声传来,寝堂之中却是一片空旷,这些景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境宁静的氛围。
"唯怀避地逃多难,不羡朝天卧直庐"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这平和环境中避开世间纷争,安身养性而不羡慕那些高位显贵的心情。最后两句"记得街西邻舍否,投荒南去五千馀"则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他为了避乱而远行到遥远之地的情感流露。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作为官员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情操,还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