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桑宜叶沃,堤柳要根骈
万夫兴力役,千顷入周旋。
俯纳环池地,穹悬覆幕天。
中藏仙洞秘,外绕月宫圆。
蟠亘参淮甸,纡回际海壖。
官民皆纪号,远近不相缘。
守望将同井,宽平却类川。
隰桑宜叶沃,堤柳要根骈。
交往无多径,高居各一廛。
偶因成土著,元不畏民编。
生业团乡社,嚣尘隔市廛。
沟渠通灌溉,塍埂互连延。
俱乐耕耘便,犹防水旱偏。
翻车能沃槁,瀽穸可抽泉。
拥绿秧锄后,均黄刈穫前。
总治新税籍,素表屡丰年。
黍稌及亿秭,仓箱累万千。
折偿依市直,输纳带逋悬。
岁计仍馀羡,牙商许懋迁。
补添他郡食,贩入外江船。
课最司农绩,治优都水权。
富民兹有要,陆海岂无边。
祈奏载芟咏,报歌《良耜》篇。
降穰今若此,蒙利敢安然。
壤土常增筑,风涛每虑穿。
积储趋日用,防□废宵眠。
击鼓供惟急,苫庐守独专。
本为凭禦护,或未免灾愆。
谁念农工苦?惟知粒食鲜。
并将农谱事,编纪作诗传。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王祯所作的《围田》,描绘了古代农田水利建设的宏大场景与细致规划,展现了古代农民在土地利用上的智慧与勤劳。
首先,诗中提到“度地置围田”,说明了围田的选址与规划,通过人工围垦,将低洼地改造为农田,实现了水陆并用,既利用了水力灌溉,又防止了水患。这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能力。
接着,“万夫兴力役”描绘了大规模的劳作场面,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围田工程。这种集体劳动的精神,是古代农业社会的重要特征,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
“俯纳环池地,穹悬覆幕天”则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围田工程的规模宏大,仿佛将天地都纳入其中。同时,也暗示了围田工程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之高。
“中藏仙洞秘,外绕月宫圆”运用神话般的比喻,进一步强调围田工程的神秘与完美,同时也寓含着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官民皆纪号,远近不相缘”表明了围田工程不仅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也得到了民众的广泛参与,形成了官民合作的局面,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生业团乡社,嚣尘隔市廛”描述了围田工程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化,它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使乡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沟渠通灌溉,塍埂互连延”强调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水系布局,确保了农田的灌溉需求,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翻车能沃槁,瀽穸可抽泉”展示了古代灌溉技术的先进性,通过翻车等工具,有效解决了干旱地区的灌溉问题,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
“总治新税籍,素表屡丰年”反映了围田工程对税收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合理管理,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保证了粮食的持续丰收。
“黍稌及亿秭,仓箱累万千”形象地描绘了围田工程带来的巨大粮食产量,展现了古代农业文明的繁荣景象。
“岁计仍馀羡,牙商许懋迁”说明了围田工程不仅满足了本地的粮食需求,还有余粮可以进行贸易,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
“课最司农绩,治优都水权”赞扬了围田工程在农业管理和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卓越成就,体现了古代农业技术的高度发展。
“富民兹有要,陆海岂无边”表达了对围田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它不仅限于农田的围垦,还具有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最后,“祈奏载芟咏,报歌《良耜》篇”引用古代诗歌中的内容,表达了对围田工程的赞美和对丰收的庆祝,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社会认同。
整体而言,《围田》诗全面展现了古代围田工程的宏伟蓝图、实施过程、社会影响以及文化价值,是对古代农业文明的一次深刻描绘,也是对人类智慧与勤劳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