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如雷,共祝云根亘千古,镇为九夏苍生培
出处:《寿陈通府乃翁》
明 · 符锡
云之出,本在山,山云相就两欢颜。
龙之从,十载间,海上山青云未还。
云遥祝山寿千古,山亦祝云雨下土。
云既为我民沾濡,我不能为山歌舞。
云山适适各有为,请闻忭祝欢如雷。
欢如雷,共祝云根亘千古,镇为九夏苍生培。
龙之从,十载间,海上山青云未还。
云遥祝山寿千古,山亦祝云雨下土。
云既为我民沾濡,我不能为山歌舞。
云山适适各有为,请闻忭祝欢如雷。
欢如雷,共祝云根亘千古,镇为九夏苍生培。
鉴赏
这首诗以云与山的互动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对陈通府乃翁的祝寿之意。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云和山赋予了生命,描绘了它们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首句“云之出,本在山,山云相就两欢颜”,生动地展现了云与山的亲密关系,云源自山,山与云相依相伴,彼此欢喜。接下来,“龙之从,十载间,海上山青云未还”一句,通过想象中的龙与时间的跨度,进一步强调了云与山之间长久而深厚的情感联系。
“云遥祝山寿千古,山亦祝云雨下土”表达了云与山互相祝福的情景,云祝愿山长寿,山则希望云能滋润大地,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互助精神。接着,“云既为我民沾濡,我不能为山歌舞”一句,点明了云与山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云无法为山起舞的遗憾,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最后,“云山适适各有为,请闻忭祝欢如雷。欢如雷,共祝云根亘千古,镇为九夏苍生培”部分,诗人呼吁云山共同庆祝,其欢声如雷,表达了对陈通府乃翁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祝福,希望这种和谐与祝福能够延续千秋,永远滋养人间。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景象,更蕴含了对长辈的尊敬与祝福之情,以及对和谐共生、相互扶持价值观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