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玉蟾修仙辨惑诸论漫述四篇(其一)
明 · 郭之奇
手搏日月光,心握鸿濛气。
偶来橐籥閒,细看炉鼎沸。
形亦无所拘,神亦无所畏。
将寻复命丝,宜识归根纬。
守虚露白宫,养静滋玄汇。
先除六贼膻,徐酌五行味。
始知众妙门,当前毋我讳。
天为万物尊,人本一身贵。
华池孕紫芝,金粟萌丹卉。
此中真一田,旦夕宜滋溉。
大道古无名,九流今若猬。
黄庭百万言,片言或可既。
长生应自得,不死从谁乞。
千载玉蟾翁,顾我遥相谓。
偶来橐籥閒,细看炉鼎沸。
形亦无所拘,神亦无所畏。
将寻复命丝,宜识归根纬。
守虚露白宫,养静滋玄汇。
先除六贼膻,徐酌五行味。
始知众妙门,当前毋我讳。
天为万物尊,人本一身贵。
华池孕紫芝,金粟萌丹卉。
此中真一田,旦夕宜滋溉。
大道古无名,九流今若猬。
黄庭百万言,片言或可既。
长生应自得,不死从谁乞。
千载玉蟾翁,顾我遥相谓。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名为《读白玉蟾修仙辨惑诸论漫述四篇(其一)》。诗中以白玉蟾的修仙理论为主线,探讨了修炼之道与人生哲学。
开篇“手搏日月光,心握鸿濛气”,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修炼者追求真理、洞察宇宙奥秘的壮志豪情。接着“偶来橐籥閒,细看炉鼎沸”则形象地比喻修炼过程中的静观内省与外在实践的结合,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领悟宇宙规律。
“形亦无所拘,神亦无所畏”表达了修炼者超越物质束缚,心灵自由的状态。“将寻复命丝,宜识归根纬”暗示了追寻生命本质,回归本源的过程。“守虚露白宫,养静滋玄汇”强调了修炼者需保持内心的空灵与宁静,滋养精神世界。
“先除六贼膻,徐酌五行味”指出修炼过程中需要去除欲望、贪婪等负面情绪,同时品味五行之道,平衡身心。“始知众妙门,当前毋我讳”表明修炼者最终会发现通向真理的道路,无需隐藏自我。
“天为万物尊,人本一身贵”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性的尊重。“华池孕紫芝,金粟萌丹卉”以自然界中的神奇现象象征修炼者的内心成长。“此中真一田,旦夕宜滋溉”比喻修炼者的心灵如同肥沃的土地,需要不断滋养与培育。
“大道古无名,九流今若猬”表达了对传统道家思想的传承与创新。“黄庭百万言,片言或可既”说明道家经典博大精深,但往往一句简短的话语就能揭示深刻哲理。“长生应自得,不死从谁乞”阐述了修炼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内在动力,而非依赖外力。
“千载玉蟾翁,顾我遥相谓”以古代仙人的形象,寄托了对后世修炼者的期许与关怀。整首诗以深邃的哲思、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修炼之道与人生智慧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